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焦虑都是来自于金钱的焦虑,没有一个成年人是不缺钱的,可是在这个消费至上的时代,很多人都是月光族,甚至是超前消费,那么,到底是要存钱还是要高质量的生活呢?
在刚上班的第一年,我其实是报复性消费的,大学时期父母每月给一千生活费,都是紧紧巴巴的算着怎么花,工作之后,虽然工资不高,但是也能够养活自己,看到想买的东西咬咬牙还是可以买的,甚至在并不缺什么的情况下,都觉得不给自己买点东西,都对不起自己,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年,当时的工资也不高,基本上是月月光,后来有一次年底和妈妈吵架了,妈妈嫌我乱花钱,买了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我妈生气起来说话一向很难听,句句扎心,我又觉得很委屈,花我自己的钱买东西有什么错吗?
不过后来我也反思自己,确实需要攒点钱,不然一点底气都没有。于是从去年二月开始就很努力的在克制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坚决不买,想买的东西一定是买性价比最高的,攒钱的过程是非常难的,坚持了好久,再一看余额,还是没多少变化,还有马上要到预定的目标了,忽然又有一些大的开销,一个月就又没什么变化,很煎熬,会间歇性的觉得攒钱没什么意义;当然攒钱也是真的会上瘾,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看到余额还是不断增加着,不断地达到自己的目标值,还是很踏实的感觉,坚持了一年,存了一笔钱,在这期间,买衣服和化妆品确实没有之前随心所欲,甚至有点和我的同龄人格格不入,但我也不后悔,因为有些东西,确实只是在一时冲动下买的,衣服和护肤品只买自己用得到的,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买最好的,其实生活质量也没怎么降低,只是消费变得理性了不少。
所以,年轻人要存钱吗?当然要,存钱的意义就是能够给自己安全感,也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家人,去年存的钱,帮老爸还三万贷款,老妈动手术拿了两万五,中间还有给家人买衣服、鞋子和给弟弟妹妹零花钱,挣了一年的钱,最后留给自己的只有不到两万,这也许就是存钱的意义吧,如果没有存这笔钱,可能爸爸就会更辛苦的挣钱还贷款;老妈动手术的时候就要想方设法去凑钱。
接下来还是要更加努力的存钱,当然也不要委屈自己去缩衣节食,要理性消费。虽然房价很高,可我还是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自己一个小家,装修的温暖简单,可以一个人躲在自己的小窝里,安安静静、平平常常的生活,睡懒觉、晒太阳、吃水果、工作,看书、看电影,我知道,这些事情在出租屋里也都能够实现,但终归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努力存钱,我想要的也一定会在某一个未来一一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