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餐桌上,我们一家人有说有笑,边听边聊十九大.快吃完时,儿子忽然像变了个人似得,说他今天很郁闷,语气也很激烈.细问,才知道.后排女同学老往前挤,弄得他的位置特别小,两人有摩擦,桂老师批评了他,而且说要他谦让女同学.
儿子觉得很憋气,明明是对方不对,为啥让我谦让,就凭她是女同学?
我赶紧先理解儿子,遇上这事儿,是闹心的.妈妈上学的时候,这样的事情很多,前后座难免有摩擦,互相谦让……
儿子的情绪释放了一些,但还是愤愤不平,离开饭桌.
我感觉很无力,明明知道儿子有情绪,如何引导他释放?说得轻,不解决问题;如果重了,可能会火上加油!看到老公一直没动静,想想孩子,也就是一时发泄,不必太在意。
接纳你孩子本来的样子
教育孩子,首先是接纳你孩子本来的样子,信任、鼓励和欣赏你的孩子,尽量多的去了解他、理解他、倾听他的想法。
教育一定要选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而不能按照家长的标准去塑造孩子,尤其不能以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孩子。举个例子,假如你的孩子天生就是慢性子,那么他会形成适合自己生命发展的节奏,一些优秀的特质也将从这个节奏上发展而来,比如沉稳、专注、冷静等。你觉得慢不如快好,恐惧“慢”会使孩子落后,无法适应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不断地催促他、改变他甚至责骂他。你认为这样是在教育孩子,但实际这只是在干扰和破坏孩子的成长,甚至会摧毁孩子的自信。所以,家长一定要具备自省能力,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恰当,是否适合孩子各阶段精神和思想成长的需要。
如果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一定要停下来及时调整,尤其要多学习。
记住: “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父母应把盯在孩子身上的目光拉回来,反观自己的言行,认识自己的观念、态度及局限。
尽量使自己变得成熟和冷静,使自己的教育方式更加适合孩子的天性发展,进而逐渐具备能够正确行使教育权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