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被别人要求帮忙而不得不答应的时候,可能这件事情你做起来也非常的繁琐甚至搭上人力和财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呆久了,会得到一个外号“老好人”。“老好人”总是不顾自己的感受去帮别人,让人感觉没态度、没脾气、好欺负,可以让人随意差遣。这种不懂拒绝其实是种病,是种病态的取悦症——太好面子、害怕拒绝、不爱自己、有点自卑。
一切不敢拒绝的背后都有一个可怜的心理——你想通过这种帮助来获得重视,从而在一个环境中得到价值感。一旦拒绝就会失去别人给予的赞赏和关注,总是把别人的需要摆在第一位,尽量满足别人提出的各种琐碎要求,从来都不会对别人说一个“不”字。嘴上不说拒绝心里有千万个不愿意,但在“面子”的虚荣之外答应了对方接近于无理的要求。刚参加工作时,遇到了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女孩。有一次总监让他下楼去买咖啡,她在会议桌上说:sorry,我不能去那是我工作之外的事情。顿时气氛凝重,这时有个男孩陪笑的说我去吧,喝什么味的?总监只好顺坡下驴说了一句“焦糖”。在以后的日子里,前台电脑坏了,男孩放下手里的工作去修。沙发位置需要调整他搬,饮水机没水了他换。我们有任何事情他都过来帮忙,久而久之一些繁琐的审计工作也交给了他。有一天看他在加班闲聊了两句发现,这些事情没有一件是心甘情愿的。其实有些事情是公开的秘密,他那么的“乐于助人”拿的薪资比那个拒绝总监要求的女孩低很多。
这种非职能范围之内的能力只会羁绊你的价值体现,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去处理一些本不该属于你的事情。除了落下一个“老好人”的口碑,其余的则一无所有。其实有些时候不懂拒绝的人只是单纯的想去与人为善,可能认为他任劳任怨的付出,终究能得到所有人对他的喜爱;但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毕竟生活总是欺软怕硬,当过度友善的人成了别人眼中可以随意差遣的“下手”,那他基本上就在群体中就毫无存在感了。
诚然拒绝并非一件易事,但是“老好人”在一次拒绝之后。换回来的则周围人的不理解甚至是恶语相向,这如同每天给对方2个鸡蛋,突然有一天给了有一个或者不给了。对方就会质疑那人是不是变了,为什么不再那么“友善”。之前积累所有的“老好人”形象也在一刹那间荡然无存。“老好人”的心理富足感,也会在那一刻倾然倒塌。不懂拒绝其实是一种内心的匮乏,在成长中我们在帮助别人时,别人的回报是一种动力和肯定。这种心理状态是靠外界的给养,一旦失去了给养价值感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老好人会上瘾,这就如同现实生活中的以物易物一样。
过度友善的人,害怕拒绝,因为他们看来,拒绝别人同样是件伤面子的事。把面子看得比天还大,往往源于内心的弱小。事事害怕让别人失望,也是一种自卑。生活总有点欺软怕硬。帮助他人并不能填满那颗自卑的心,因为向来内心丰盛的人很少需要外接给予的赞赏。一个完全不懂拒绝的人,也不可能赢得真正的尊重。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你不懂得爱自己怎么去爱别人,不敢说不的人把一切的精力放在取悦他人上。具象的来说不懂拒绝的人会被一张无形的他人“愿望”清单束缚着,这些清单记录着承诺和待做事项,就是没有自由支配的空间,也没有休闲和娱乐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你不管做什么都是在看别人的眼色。就像在父母监护下的孩子一样,你拿着一张纸和一支笔,记下父母的要求,没有权利说不,然后皱着眉头去执行。这时,你得到什么样的评价,取决于你完成这些要求的质量,而不是你自己的判断。你活在别人的世界里,逐渐丢失掉大声说出“我不同意”这句话的勇气。
拒绝是一种心灵美德,你要相信你拒绝之后对方的事情依然能够完成。如果你害怕拒绝会失去一个工作或者一份友谊,你大可放心大胆的拒绝,建立在委曲求全上的生活能够带给你的只有难言之隐。可能一次拒绝之后会让你对生活有新的看法,做回自己别活在别人的要求里。不懂得拒绝别人是因为你的自我界限不明确,容易将别人的目标当做自己的目标去努力,也容易认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认为别人怎样看待自己很重要,别人对你的贬低或不满很容易损伤到你对自己的认同。所以你会很努力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可,不敢于拒绝他人。要真正做到适当的拒绝,第一步在于你要认清你自己,分清楚自我的界限。
最后送给读者——你可以心存友善,但要把握分寸,别让对方觉得你的好是理所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