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重如仇》樊国宾
自由习得的伦理教育,让我们熟知太多“快意恩仇”的故事。春秋战国的赵氏孤儿恩仇,大仲马的基督山恩仇,金庸的书剑恩仇,白居易说过:“何以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恩仇,”陆游说过:“恩仇快报复,祸福出效颦。”龚自珍说过:“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鲁迅先生说过:“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些恩与仇。大都是功利纠结出来的累赘。
《笑文化与丧文化》余是乎
从传统小品、东北二人转,到今天的脱口秀、素描喜剧、漫才,年轻人的喜剧审美也经历了从感官刺激到文本共鸣的转变,或者可以说,喜剧不仅成为他们表达的出口,更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这些年轻人用笑文化战胜了丧文化。嬉笑怒骂之中。大家都说学会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缺陷,但依旧值得被爱。万物皆有裂痕,但那裂痕就是光照进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