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煮的茶,和爷爷一样,甘冽温润,比酒更浓,他是把岁月都放进了茶罐里,才煮出了浓淡适宜的好茶。
今天是大年二十五,距离鸡年春节还有5天,我踏上了回家的路。长路漫漫,坐夜车着实让人觉得疲累,倘若这时能有一杯清茶醒脑,那真是极好的。我正思索着能有什么可以解解乏,对面大叔的杯子里飘出一股茶香,悠而远,清而淡,杯子沿雾霭升腾,像极了爷爷冬日里在热炕上的雪水煮茶。
窗外万家灯火,人来人往,我却和这些热闹没有关系,离家的人总是孤独成性,天大地大却没有一个地方是心的归宿,此时此刻想起爷爷煮的罐罐茶,顿觉无比亲切,仿佛一股暖意从头顶灌下,心里的一盏灯顿时亮了起来。
自我有记忆以来,陪在爷爷身边的有三样东西,铁锹、烟枪和罐罐茶。
铁锹是农民人的生命,埋粪铲土、除杂草,有时候遇见蛇还能防身,是一年四季在农田里都能看见的一件农具。爷爷现在已经不抽烟了,以前爷爷抽烟用的是烟枪,抽的是晒干的烟叶子。我记得夏天的时候,爷爷蹲在有荫凉的水井旁,大口大口抽着烟,我笑着说爷爷要成仙了,逗的爷爷哈哈哈的笑,笑完继续大口大口抽烟。爷爷抽完烟会把烟枪里的烟屎抹在我们被蚊虫叮咬的皮肤上,效果极佳,也不留疤。冬天的时候,爷爷坐在太阳地里,一边大口大口抽烟,一边听着收音机里放出的秦腔,时不时跟着哼几句,乐得逍遥啊乐得逍遥。
这罐罐茶嘛,可是历史久远了,爷爷今年65岁,喝罐罐茶已经四十多年了,天天喝,月月喝,年年喝,一天不落。罐罐茶,顾名思义,用罐子煮的茶。这罐罐茶用的茶叶是云南的雨前春茶,古时贡茶求早求珍,于是把春茶划分为“社前茶”、“火前茶”和“雨前茶”三种。雨前,即谷雨前,即4月5日以后至4月20日左右采制用细嫩芽尖制成的茶叶称雨前茶。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清明前采摘的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在家乡用来煮最好不过。用的水是家乡的山泉水,山泉水自地下而来,富含人体所需矿物质,清冽而甘甜,冬暖夏凉,生津止渴,简直是人间极品。铁罐子,电炉子就是市面上卖的,普普通通就好,这些都必不可少。农民人对茶文化没有太多的研究,对茶艺、礼仪、规范没太多要求,喝茶也没有太多讲究,熬开了就喝,一喝就是几十年。所以也是就地取材,山泉水冒出来用来煮茶最好不过,云南雨前茶是比较便宜的,铁罐和电炉子加起来不到十块钱。爷爷早晨起得早,每天都要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喝茶,一小撮茶叶,半罐水,电炉子通上电,不一会就能听见“咕嘟咕嘟”的声音,那就是茶开了。冒着热气的茶散发出阵阵清香,为一天的生活开个好头。喝茶以前,一定要吃两口白馍,护住胃,罐罐茶喝了提神醒脑,一天都会神清气爽,但茶也有药性,不吃馍馍喝多了茶会恶心头晕,所以就着馍馍或者糕点喝茶是最好的。
爷爷的茶和别人的不一样,爷爷的茶不仅甘冽纯粹,而且能治病,家人感冒了,爷爷会在茶里面加一些橘皮、甘草,家人胃不舒服,爷爷会在茶里面加一些薏仁、核桃,冬天天冷,爷爷的茶里面经常有大枣、葡萄干。爷爷的茶总是出其不意,在我童年留下美好的印象,我这只小馋猫,总能在茶罐里找到一两个好吃的解馋,在那个年代,这是最好的礼物,那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美好记忆。此刻,我的猫正酣睡在我的臂弯,它肯定是因为不爱喝爷爷煮的茶,才会这么困,这么困。
爷爷说,他喝茶喝了四十多年,一天都没落下过,一天不喝,就昏昏沉沉的没精神,喝茶已经成了爷爷的一种习惯,已经烙在了爷爷的生命里。到了农忙时节,家家户户忙着收割,六月收菜籽,七月割麦子,八月摘花椒,九月收苹果、梨、核桃,别人的整个夏日,都是悠闲舒适,有恋人朋友相约,有沙滩海浪做伴,但家乡的夏天,是最忙碌的,连享受清风明月,都是一种奢侈。这时候,罐罐茶就成了农民人的体力支撑,庄稼多的人家,中午来不及做饭,只炖一罐茶,就着大白馍吃上几口,继续干活。罐罐茶倒也争气,提供了人体所需要的各种成分,支撑着身体的运行。
自打去了城里以后,早晨没有爷爷煮茶的动静,一开始还有点不习惯,后来慢慢习惯了,也不怎么喝罐罐茶了,有时间就泡一些毛尖来喝,总觉得像泡方便面,清汤寡水,索然无味。后来,爸爸买了电炉子,从老家拿去了雨前茶,爸爸不像爷爷那样,天天喝,不中断地喝,而是闲来无事才喝一杯。西宁的水不如老家的山泉水,后来换了矿泉水煮茶,也没有家乡的味道。从那以后,在西宁我也就不喝罐罐茶了,只有回老家才从爷爷那里讨一两杯来喝,说真的,那茶喝起来叫一个爽,一口下去,先苦后甜,回味无穷,舌尖还存留一阵清香。
今天早晨,爷爷又在煮茶,我盯着发黄的茶罐和热气腾腾的茶,眼睛蒙上了一层薄雾,爷爷年岁已高,我还能喝多久爷爷煮的茶,还有多少日子能像现在这样,不紧不慢地走,我还能遇见几个爱喝茶的人,能像爷爷一样每天清晨一杯茶,四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这份坚持的品质,不正是爷爷教给我的吗?
希望爷爷可以健康长寿,有茶相伴,煮茶到老。
【完】
作者简介
宁 澈:周慧敏,笔名宁澈,系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大二学生,爱好文学,尤爱诗歌,作品发表于学校天风文学社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