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转折点似乎是从来到北京开始的,在此之前我的世界简单而又混沌,在此之后我的世界开始清明。
2018年4月6日,我23岁生日的当天,我背着包拖着旅行箱来到了北京,在此之前二战考研失败的我面遍了大江南北,以横扫之姿抓了一把offer,最后选择了从来没想过会选的北京。
2月,刚刚结束近五年恋爱没多久的我在小软件上认识了Z,一直秉承“网恋都要枪毙”理念的我终于还是真香。Z是重庆人,而后不久我接到了某美国跨国巨头公司的面试电话,虽然我从来没投过重庆的岗位,只申请过同公司上海的职位,似乎是公司内部跨区域推荐,又或者是公司内部疏忽,而当时的我认定为天意。
一切都很顺利,和Z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里兜着衣服向着街巷深处的串串店飞奔,并且在这个场景里收到了我人生的第一份offer,某瑞士跨国企业在江苏的岗位,天真又年轻的我又认定这是天意,觉得这样美丽又有纪念意义的场景会永远铭刻在我和Z两个人的生命里。之后重庆的岗位面试也是无比顺畅,而有了成功经验的我认定自己会势如破竹打败其他所有的竞争对手,顺理成章地登录重庆,和我亲爱的女孩儿幸福快乐地生活下去。
人总是要回家的,剧情就开始走偏了。
我记得那天我看了黑豹,一边吐槽剧情稀烂一边刷着微信,突然求职群里一条消息吸引了我的注意“某法兰西跨国巨头北京空岗招聘,全国顶尖的薪资,气氛完美的团队,欢迎您的加入,简历投递至XXXXX”,闲得无聊再加上我很久没见的朋友在北京,最重要的是我想看看全国顶尖薪资到底是多少,甚至没有专门修改简历的我在手机上进行了投递,然后把这件事抛在脑后,等待着重庆的召唤,日思夜想。
不得不说首都效率就是高啊,只用了两天时间,我就收到了召唤,到北京的第二天完成了面试,第三天就收到了愿意录用的结果。同时重庆方面也通知我进入下一轮,做好远程面试的准备,膨胀的我磨刀霍霍,美丽山城咫尺之遥。
情况从这时开始急转直下,在我对北京再三拖延和对重庆再三询问后,重庆公司用“我们新来的总监说她嗓子哑了,最近面不了啦,你有好的去处就签了吧”这种烂理由把我鸽了。我慌了,无所适从,而Z也表示没必要为了她专门选择重庆,给她的压力太大了。不愿放弃的我咬咬牙强行投递了十几份重庆地区工作的简历,都杳无音信。一边是公司催促签约,一边是心爱的女孩对我意图强行迁徙的抗拒,再加上公司愿意把全国第一的X医院这种区域交给我的诱惑(后来才知道其实是个坑),我踏进了北京。
我的工作是医药代表,一个从客户到公司到自己都看不起的职业。
医生客户和你朋友相待,公司福利优厚,五险一金都是最高规格,五位数工资让刚毕业没有任何经验的我笑傲同学圈,自己租着四环的大开间,仿佛世界非常并将永远那么美好。在这样的环境里,我渡过了最初的起步阶段,有了心爱的姑娘,解下所有牵扯和负担准备在北京大展拳脚,我一定会征服这座人人谈之色变的城市。
关于这份贯穿我整个北漂生涯的工作,我有五个记忆犹新的场景,也是五次改变我认知,让我最后获得成长的经历。
一.散作满天星
刚刚确定选择北京,我的上级经理就迫不及待地让我先去参加一个讨论会,体验一下公司氛围,顺便熟悉一下团队同事。到地儿我才知道这是一个专家研讨会,之后会有公司专门请来的外国学者和北京各大医院的大夫进行讨论,而我要负责会议记录,有中文翻译,不会很难。
当时的我认为这是一项重任,只有强力如我才能肩负的重担,结果到了会场人傻了,哪有啥中文翻译,医生假模假式听老外讲话,老外对着PPT念字,凑数的同事们坐在后排打王者荣耀,一切都和我想象中严肃认真专业的业内研讨会不一样,但是工作还是得做,完全不知道他们在讲什么的我只能打开录音,准备回去整理。当夜,实在是听不懂翻不出,在大学好友群里吐槽了一句,没想到远在澳门的L小窗我,让我把录音发过去,他帮我翻译,那天晚上我和他远程合作,一人一半折腾到了早上五点,终于把整个会议的内容整理完毕,发给了领导,领导很满意,说了一句将会传阅留档,再接再厉。
这件事情就没了下文,后来我才明白,这些所谓的讨论会,讨论的不是学术;我和L通宵的成果,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更没有任何人会仔细阅读。整件事唯一的价值就是全公司都知道我们团队招募了一个办事认真,会议记录做得超出预期的能干的手下,而做会议记录也成为了我职业生涯初期的标签。
当然我还很感激的L的,毕竟第一印象永远都很重要,他一个字一个字地送给我一个完美开局,L是我大学学生会的同事,我们学生会的口号是“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那天我感受到了真情的力量,不求回报,全心付出,世界因此而美好。
二.你完美无瑕
时间以季度推进,原定工作半年就辞职去重庆的计划也因为和Z无疾而终而搁浅。眼看着朋友圈Z和其他男士你侬我侬的照片,我很不成熟的一句话不说就拉黑删除,结果一下子就像断了线的风筝,轻轻薄薄地一片,在北京燥热的夏天里打旋。夜里听着窗外马路边喝多了的姑娘放声大哭跟着也哭,虽然不知道她因何悲伤,但我知道自己是因为迷茫。
突然有一天,领导要和我面谈,毫无征兆,毫无来由。
紧张的我进行了紧张的对话,常规,普通的内容略过不谈,领导对我认真细致的特征和从不犯错的表现进行了夸奖,最后领导说:“除了不会喝酒,你完美无瑕。你愿意接受新的区域吗,我把B医院给你。”我的第一反应是B医院不是别的同事的吗,给我了她会怎么想,我还没有准备好,于是拒绝。但是这次经历让我充满了信心,领导认可我,看重我,我可以,我能行。
后来我才知道,同事要辞职了,领导是想找个人顶上,三个月以后B医院还是给了我,而我认真思考的结果是自己少挣了三个月的奖金。
三.学术讨论?
试用期终于过了,我终于是一个正式员工了。和想象中的不同,没有庆祝,没有祝贺,甚至公司也没有一封通知邮件,之前还发生了一些流程上的问题,导致我直到试用期的最后一天才能确定是否可以顺利通过试用期。一切都是那么普普通通的一天。
领导通知说要随访,看看我平时工作的状态,听听客户们的反馈,并且因为我负责的区域水平高,所以他要随访的客户也得级别高。
高级别的教授可不是那么好见的,看病、科研、行政把他们的生活塞得满满当当,哪里有时间听我这么个小小的医药代表说太多话呢?这时候我就想起了N教授,和蔼,温柔,第一次邀请她讲课的时候冲我微笑,还向我要走了几个放文件的书夹。
说明来由,我小心翼翼,表示就问一下学术问题,讨论一下科室的用药情况。结果和蔼温柔会对我微笑的N教授说:“学术讨论?你们的工作和这个有啥关系?”
后来我才知道,我们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提供服务的第三方,让他们之间的学术和非学术的交流更方便。
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职业是否有任何价值
四.将死之人
我照常坐在医院走廊的阶梯上,啃着早上买的冷冰冰的赛百味,医院的走廊就是我的办公室,走廊的楼梯就是我的真皮沙发,我的腿就是我的办公桌。正想着怎么渡过漫长又无聊的中午,远远看到一个穿着简谱打着补丁的男人推着我所见过最破旧,最简陋的轮椅,轮椅上坐着一个看上去十七八岁的男孩离开了门诊,停在了走廊。
我和他们隔着十米,看着那个男人跪了下去,头埋在轮椅上男孩的膝间,放声大哭,嘴里嚎着“怎么办啊。”那个男孩抬起头,我才第一次看清他的长相,普普通通,清清秀秀,脸颊还有高原红,轮椅上挂着一个布满水汽的塑料袋,隐约可以看见里面那一个半冷包子。那个男孩抱着男人的头,轻柔又清晰地说:“别怕,没事的,我还在呢。我还没有死。”
后来我问了当班护士才知道,男孩是男人的弟弟,一家就剩他们俩了。男孩得了大脑胶质瘤,没有太好的治疗方法,对于这么一个困苦的家庭来说只能等待生命的结束。回想了一下,男人嚎叫的绝望,男孩轻柔里的疲惫和淡淡不甘。
将死之人安慰所爱之人不要害怕,世界冷酷地让人绝望。
我能做点什么呢?
五.愚人节
一晃一年过去了,起起伏伏,身边的人来来去去。4月1日早晨,阳光很好,似乎又是普普通通的一天。我们团队刚刚获得了骄人的成绩,在整个北方地区业绩都名列前茅,一切似乎顺风顺水,接到领导通知过会大家开个线上会。
“各位,对不住。我要被调到其他产品去了,咱们团队要解散了。”毫无征兆,我是懵的。
综合之后获得的消息,才能明白这次的毫无征兆。
首先说明职位架构。我职位之上两级有两个大区经理,A男B女,他们之上是一位总监。
A不是很受总监的喜爱,在我的认知里凭借着自己的勤恳和公司内部多年经营的关系走到了今天;B风韵犹存,非常有干劲有能力,但是手段激进,让人畏惧,和总监似乎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随着经济下行,公司也要进行调整,有意辞退一位大区经理。公司盛传A将要离开,A负责我们团队,弄得有些人心惶惶,甚至有同事问我听说了吗,准备怎么办,当然当时的我是听不懂的。后来我才知道这一切都是总监放出的假消息,一切都是为了逼迫A自己离开,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保下公司实际要辞退的B。
转眼到了4月的第一天,经理级的电话会中宣布了B的离职,附带着进行构架的极大调整,我们团队也受到了波及,就这样,一个和谐有爱,互助进步,团结一心,业绩优良的团队没有任何征兆,没有任何理由的解散了。
不止是我们组,整个大区还有一些同事被辞退,一些同事心灰意冷离开,一些同事心猿意马意图寻找下家,一些同事或无所适从、或混吃等死留下。这些人里有一位四十多岁,从业十好几年,业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女士,面对辞退通知问从上海专门赶来的HR,问出一位中年妇女的绝望:“我这个年纪了,没有学历,也不会别的,你现在开除我,我干什么去?”HR冷冰冰地说:“我只是来执行的,过了这两天就没有赔偿了,你快点签。”我不知道这位女士后来有没有从事其他什么行业,我只能看到她的朋友圈天天在卖水果。
后来我才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公司要进行战略调整,所有的辞退都是冰冷没有太多理由,扫去旧的,迎来新的血液,并没有针对太多人,只是用一个无人了解的标准做了一次无人理解的清洗。最后职业经理人可以骄傲地向外国管理者展示自己的功绩,一切都是数字和PPT说了算,至于其中的春秋笔法,谁在乎呢?
事情转回我的懵逼。之后微信语音里大家的话我没怎么听,隐约听到“真的假的?”“怎么会这样?”和长长的一阵沉默。电话会结束以后一位同事后知后觉的在工作群里问了两句话“消息可靠吗?”“今天!是愚人节啊。”
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这样的人生没有价值。
尾声
我下决心离开。于是我拒绝挖角,辞去工作,高龄三战考研。意图系统学习医药相关的政策,最后把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投入轰轰烈烈的医疗改革中,做点有用的事,做个有用的人。
我离开了北京。现在应该可以说已经顺利通过了初试,正在复习并紧张地等待复试的通知,等待学校的召唤。
北京告诉了我
豪情壮志不都是虚言
赞扬夸耀不都是真话
只有自己的心最真实
朋友问我离开北京会不甘心吗?鼓励我以后再风光归来。
我说:“我体面离场,无需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