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会展中心散步看见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一个两三岁的孩子骑着自行车。自行车的车把上绑着一根手指粗的长绳子。身边跟了两位五十多岁的阿姨,应该是男孩子的姥姥和奶奶,其中一位阿姨牵着绳子另一头在拉着小男孩。小孩儿毫不费力的蹬着自行车。这时,另一位阿姨提议:“把绳子扔到他车筐里,让他自己骑。”可当阿姨刚刚把绳子扔到车筐里时。男孩就不情愿的不再蹬自行车,嘴上也发出了抗议。阿姨便毫不犹豫的立马拿起绳子在前方拽着自行车。男孩立马开心了。另一位阿姨也没有反对,毕竟自己孙子或者自己外孙开心才最重要。三个人开心的走远了。
如果当初就不给车把上拴上那个绳子,孩子会不会知道还有这种省功的方法,可以让自己毫不费力前行的方法?我想孩子肯定不会知道。或许你会说,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假如看见别人家长在自己车前拴绳子肯定也会要求的。可是假如你拒绝孩子就是不去拴呢?或者拴上也不拉着他走呢?再或者你即使拉着绳子,也不去用力呢?时间长了孩子就感觉这根绳子是可有可无的了,不会再要求你非拉着那根绳子不可。也不会发展到,家长不去拽着走,孩子干脆不自己骑车了。你也可能说,多大点事,孩子又不会因为这一根绳子就怎样了。确实是这样,可是有一句古话叫: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做家长的是否应该反思一下自己为孩子做每件事情的出发点是否会导致负面效果?这种负面效果影响多大?你已经多少次造成了孩子这种不好的习惯的养成?
为什么这几年这么流行一个词叫熊孩子呢?我个人的看法是:太多的父母或者家中带孩子的老人选择给孩子一根绳子,一根看似帮助实际一无是处的绳子。
你们选择这根绳子来减少孩子的任性、哭闹。久而久之,家长们便给了孩子无数根绳子。你以为帮助了孩子,可是当孩子开始要自己独立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困难时,却发现这些你亲手绑上去的绳子已经长到了孩子身上,取都取不下来,它已成了你的孩子生命中的一部分。
我身边经常有类似的事情让我去思考这种问题发生的缘由。同时,我有一个困扰了我很久的疑惑。我们知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提出过两种思想“性善论”和“性恶论”分别是孟子和荀子提出的。我则认为两种观点其实有一个相同之处:人的性格受后天影响比较大。其次,还有一种说法是:一岁看大,三岁至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强调人的性格是天生的,多有了一些人的性格与生自来,无法改变的意思。这也是我非常不认同的观点。或许你会举例子:你看,他父母是教师吧,可他的孩子从小就是不听话,长大了也还是叛逆,难道他父母不懂教育吗?还是天性使然啊!每当遇到这种言论我很无话可说。所以这也是我长期困惑的原因。
可是经过昨晚的事情,我有一个想法。我们当然不能知道昨晚那个孩子是否懂得自己必须完成自己应做的事情,我们也不知道他是否懂得关心长辈。这样,我们不仅可以假设看孩子的阿姨是善解人意懂教育的人,而且还可以假设两位阿姨是大字不识,不会教育孩子的人。可是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只要牵起了孩子面前的那根绳子,你的孩子就很难亲身体验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老爱幼等一些品质方面的问题。所以我的观点就坚定在了人的性格受后天教育影响比较大上。
所以说我建议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没有为孩子准备那一根绳子。你的孩子上小学时你车接车送,上中学时你去校门口等他下晚自习,上高中时你给他准备好午饭,上课带的水杯,终于你的孩子上大学了,你以为他自然而然就成长了?其实,你收拾好孩子的行囊把他送到学校后你根本可能不会知道你的孩子换了一个城市之后四年来只学会怎么从学校打车去当地的火车站回家。
为什么一开始你就一定要给自己最爱的孩子一根拖后腿的尾巴呢?或许我说道这里你依旧会无微不至的照顾你的孩子直到他结婚生子,还深情的以为你给了他全天下最好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