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儿自一岁半以后就语言大爆发,不明白的时候歪着脑袋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妈妈回家的时候变跑变喊:我的妈妈回来了呀!我好想你呀!
可以说,她深谙说话的真谛:传递思想,表达感情。
当我们年龄渐长会慢慢知道,语言的功能不仅是传递思想,也是自我个人形象的标签。网络信息时代,语言很多时候会变成文字通过网络传递出去,一个表情包就可以生动地完成情绪的表达。通过提炼高频使用的文字和表情包,就可以基本判断捧着手机交流的我们到底是激愤还是友好,是亲善还是敌视。
所以,有好事之徒说,回复的时候要回复“嗯嗯!”而非“嗯”,回复“哦哦!”而非“哦”,一字之差、一个符号之差,区别在于给对方描绘的交流场景是诚恳还是冷漠,是亲和还是生疏。
这两天,深圳龙岗区风险降了等级,之前暂缓返校的同学陆续返校。我跟每位同学一对一地联系返校的流程和手续,从交流的过程中,我能充分感受,善于交流的学生能让人如沐春风,无论是咨询所需要准备的材料还是实际返校的过程,都非常顺畅,不善于沟通的同学着实能把我气得五窍生烟,大动肝火。
我们已经是成年人,该知道说话的分寸和轻重。表达和沟通的最高境界,是可以用最少的资源,最高效、最迅速地完成解决问题,表达和沟通最低的境界,则是用最愤怒的情绪、最伤肝肺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发泄完以后,问题仍是问题。
质问我为什么返校前后要做两次核酸检测,说“做核酸检测难道不要钱吗?”、深夜不询问是否方便,贸然打电话,我发微信告知他我在带孩子睡觉,稍等。但是他仍然选择连续拨打,最后还向我表达“你能不能快点,我好累!”然而,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
我很坦诚的告诉他,有疑问咨询清楚,很有必要,但这种语气和态度确实很不友好,不是沟通的最好方式。深夜给别人打电话,应该先询问对方是否方便接听,在对方表达暂时不方便时,应稍加等待。
我认为这样的常识应该是大学之前就该知道的,我每次跟同学们分享这种事情,大家都会笑,说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呢?怎么可能?
但,这就是事实。
小女儿米娅在不喜欢某个人的时候会说:“你走开!”每每这样,阿姨都会告诫她:不能这样说话,没有礼貌!要做一个礼貌的好宝宝。是的,小时候,直抒胸臆可以被认为真性情。年岁长了,见识和办事的分寸拿捏尺度就应该要见长,只为了发泄情绪的表达,是最低级的沟通方式。
把话说好了,让对方清楚明白地了解你的诉求,可以最快速地帮助你解决问题,也可以更有利于建立你的个人形象。在一个交流不见面的信息时代,人设,多重要啊!
如果做不到把话说得让人如沐春风,但至少可以做到心平气和,少用讥讽的语气和明知故问的反问句,多用请教态度的疑问句,会不会更好一些呢?
不管时代怎么发展,也不管到哪一个新常态,语言都是表达的最基本形式,成年人,不能只会“用嘴巴说话”,更应该知道“用心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