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陪孩子聊了很多,关于人生、关于心态、关于文学作品的赏析。
涉及的两部文学作品分别是果麦出品的《湘行散记》和中华书局出品的《论语译注》。
聊到气氛正酣,他说今天语文测验考的不理想,问我:测验卷里面《湘行散记》中的一篇文章,应该怎么理解。
这是《湘行散记》中的《一个带水獭皮帽子的朋友》,之前他做过这篇文章的摘抄,也写过浅显的评价。我还给他看过写作背景和相关的介绍,并非一无所知。但是,当他面对卷中提出的问题,依然懵懂。
我分享了我读书的经验,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针对他的问题进行分析。我抛了块砖,引导他自己的思考,等待他自己把不同时期了解到的知识点融会贯通。
他看《论语译注》,尝试着理解“学而时习之”在不同时代的译法区别。什么时候重“学”,什么时候重“实习”,在杨柏峻的译注中分析的很到位。
在我看来,习——就是写作业的过程,它理解和运用知识很重要的一环,不可或缺。
如果用一晚的时间,能让他学会分析文学作品,那肯定是我赚了。但我知道,我已经引导他推开了一扇窗,他自己看景色的日子不会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