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十点半是车灯班第一天上课,我准备九点就出门,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走到成华区文化馆。谁知窗外秋雨绵绵,我准备九点半乘75路公交车去。
顺手拿过《书法家的故事》,翻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看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看苏轼的贴《黄食铁》,这天下第一、第二和第三大行书。从龙飞凤舞的书法中,感受着书家不同的情怀。
不经意地抬头,看到墙上的时钟已经十点了,乘半小时公交车可能到不了成华区文化馆。于是,在路口打车到成华区图书馆下,从图书馆走到后面就是成华区文化馆了。
刚好十点半,到学习地点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起来亲切而严厉。老师在教大家唱《小放风筝》,车灯的唱腔怎么像四川请音,难道车灯也有《小放风筝》吗。
旁边一个学友主动对我说:“你来晚了,九点半开始开始上课……”“不许说话,跟到我唱……”刚才还和蔼可亲的老师,现在收起笑容盯着我们。
老师见我们闭嘴了,又笑容可掬地讲起来了:“你们要像十五、六岁的少女,看到春天的美景很高兴,要唱得很嗲……”看到老师眉飞色舞的表情,大家不由得也学着她老师表情丰富地唱了起来。“三月里来是清啊明,姐妹们双双去踏青……”唱完以后,老师说唱得还可以。
老师让我们反复唱,要用气唱,要唱出表情,要唱出感情,要三方面同步到位。随后立刻开始三人一组抽唱,我就用唱川剧的唱腔唱,老师听后微笑地看着我频频点头。
十一点半下课了,老师让我上台去填个人信息,随口对我说:“你一次来学习,唱得不错哦!”“我以前唱过川剧……”我红着脸有些难为情地说。
老师听了更高兴了,她指着我对团长说:“她不错,以前唱川剧的。”团长说:“好……”立刻转过脸对我说:“下周我们好好聊一聊。”
老师说:“你下周九点半来学车灯哈,今天你就没有学到。”然后她拿起四页板教我们打,由于我有打快板和金钱板的基础,很快就学会了。
老师说:“你回去要练习哦,下周来要还课,练没有练我一听就晓得的……”望着老师慈祥的脸庞,我总要想起四十年前教我唱川剧的梁老师,也是这样口授心传。
从成华区图书馆出来,已经是十二点了。来到图书馆找好座位,去洗手间换下休闲的裙子,戴上项链走出来,觉得自己身体被裙子捆绑了一样,少了闲适的舒服,随时都腰板挺直收腹。换装去参加四川省作家协会和东周社组织的文化人的聚会,听著名播音人朗读名家散文。
快二点了,来到了东周社,工作人员对我说三点才开会,你可以把包放座位上,到外面去看书。我立刻到外面去喝水,看书。
书的世界,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一会儿就快到三点了,工作人员又来催促我快进入会场了。
活动一开始,播音员们集体唱苏轼的词《明月几时有》,营造出了中秋氛围,揭开了活动的序幕。播音员们,轮流朗诵散文家们的散文片段,给参加活动的人们带来了一场豪华的视听盛宴。
活动结束后,我带一个从小金赶来参加活动的散文学会的会员,去打卡成华区。我兴奋地告诉她,成都人最具幸福感的人,特别是成华区的人们。十五分钟内,几个阅读空间,还有免费水喝。
我们从地铁C口到A口,从金牛区来到了成华区,二个区被一条街分开了。在我这个土生土长,生活了一个花甲的老成都当向导,带她逛了成华区图书馆,文化馆,以及成华公园,还有建设巷小吃,天府社创中心,东郊记忆,新山书屋,她快乐极了,直说不虚此行!
刚进新山书屋,雨就哗啦啦地下起来了,窗外的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的。我们一边聊关于各自学生的故事,一边看着窗外的车来车往和撑伞路过的行人。
我给她讲了我一个特殊的学生,大家都说他不可救药了,我也知道教育不可能是万能的,但我在与他相处的三年时光里,用爱去包裹他,用道理去教导他。后来他毕业以后对我说他这辈子不会变坏。
“我想去他在的城市……”我突然脱口而出,“我从来没有想过出国旅游,但我准备去办护照了……”你想去哪个国家。”“日本,我这个学生在日本留学,他现在东京勤工俭学。他在哪个城市我就去哪个城市。”她笑着说:“这样挺好的。”
我们不由得又看向窗外,当行人不撑伞的时候,书屋也响起了打烊的乐曲声。我们走出书屋,雨后的空气增加了一丝凉意,这样的气温刚刚好。我们在八号地铁口挥手作别,结束了愉快的旅程。
我充实的一天,也到此划上了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