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断不仅仅是抛弃旧物,“清理废弃物”只是“断舍离”的敲门砖。橱柜里、餐架上或者冰箱中囤积的无用之物,家里随处堆积的废品破烂,还包括精神层面上那些不适宜的过剩观念,或是让自己陷入自我否定、自我谴责境地的消极思维或情感纪念物。只有放手这些东西,才能解放自己、解放人生。
断舍离最终的目的,就是通过抛弃掉过去的废物,过去不好的情绪达到“自在,随心”的生活方式,也叫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
它的真义就是指导我们如何避开乌云,如何把心头的乌云赶走。
断舍离是受到让人放下心中执念的瑜伽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启发而生成的思维方式。它以居所和心灵整理术的形式,提倡将瑜伽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为身边的杂物“减肥”,让我们学会放手不需要的东西,从而促进自我周身的新陈代谢。“清出”过多的杂物,实现居所环境的“良性循环”。
一, 你为什么不舍?
换季了,以往穿过的衣服,拿起又放下,万一有一天需要穿怎么办?这个别人送的,自己用不上,丢掉了又可惜,这个是冲动下花钱买的,用着效果不好,丟掉又浪费,这个是前恋人送的,看到它伤感,拿起又放下,等等,看自己收藏的东西,五味杂陈,不禁呆愣半天,睹物思人,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人,从过去的人和事中走不出来,徒添伤感,这时候就是要挥泪斩情丝,把这些东西送人,支援灾区,等等都要清理出去,舍弃的是死物,收到的是心旷神怡的好心情。
断舍离注重的是空间,为确保空间的干净整洁,而将物品量尽可能地缩减成最适合的量。有很多人外表光炫靓丽,家里就像垃圾站,到处散发着发霉的气味,回到家里,内心充满悲哀,喝酒抽烟,看到乱糟糟的房间,就如通道口被纷乱杂草堵住的鲶鱼,不断挣扎,却怎么也冲不出去,在这样环境下居住,内心是充满慌乱,忧郁和不自信的,所以说“扔掉不需要的杂物,建立舒适的生活空间,才有可能改变人生”。
中国有句话:主雅客来勤,家里脏乱不堪,羞于让外人,朋友进家,自己出门也不自信,书中举了一个叫洋子的年轻女性,用三个月的时间处理掉了各种杂物废品。不久之后,她就遇见了一位和以往的交往对象完全相反的同龄人,年纪相当且干净利落。契机就是“有空请来我家玩吧”的一句邀请。进入洋子小姐家后,年轻人竟然下意识地脱掉了袜子。以前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找不到的房间,他居然极为自然地、舒适自在地留了下来。这是一次心情愉快的做客。之后,两个人很快就结婚了,有了孩子。现在的洋子妈妈已经辞去工作,在小城市里悠悠闲闲地相夫教子。可以说,当洋子小姐把大量的无用杂物清理出自己的世界后,就迎来了与“真我”十分契合的人生伴侣,开启了幸福的人生之旅。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清理家中废弃物,让空间干净整洁是多么重要,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现在更是有一种职业就是帮别人家里整理归纳东西,一次服务几千元,既丰富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又增加了一份收入。
书中总结了无法放手的三类人:逃避现实型,执着过往型,忧虑未来型,这三种类型的人共通的一点就是“对时间的意识比较淡薄”。
逃避现实型的这类人由于工作繁忙,待在家中的时间短,不会认真地做家务。还有很多是对家庭和家务有情绪,不想待在家中,只想埋头工作。另外,看到家里乱七八糟,心情特别差,更是不愿意待在家中,陷入了不良循环。但是一旦开始收拾整理后,对物品本身并无多少执念,会整理得干净利落,不会犹豫拖沓。
第二种人执着过往型,这类的人总是会收集和珍藏很多现在不用的旧物,小心翼翼地保留着以前的相册或是奖杯奖牌,以及带有过往回忆的信件、照片等小物件。他们总是沉湎于过去快乐的时光,而不愿意直面现在和现实,这种类型也和逃避现实型有关系。
第三种人,忧虑未来型,这类的人总是不停地为将来的事情忧虑,不停地为将来储备东西。眼睛只盯着“某些东西没有,自己将来必定会发愁”,过多地囤积手纸等日用品。未雨绸缪并不是不好,但反应过度会给日常生活带来焦虑。
断舍离,不是要求随意舍弃东西,而是把舍做为出,用在生活中就是在进行取舍时,我们应该挑选出有质量的东西,将物品压缩到能够建立和保持一定社会关系性的量即可,这样才能找回我们曾经失去的健康美丽的空间,才能从最本真的意义上珍惜事物,热爱生活,并不是随意地、不走心地囤东西、扔东西。在舍的过程中就必须一个一个地重新审视每个东西,在自省自审的基础上,进行物品的取舍,舍其实就是直面内心。以历史的眼光来看人与物,两者都是在某一个时点出现,又在某一个时点消失,区别不过时间的长短之分罢了。一个人与一件物品相遇是极为短暂的、微弱的缘分。只有尽力去珍惜爱护这种缘分,才是真正意义上对“太可惜了”这种感叹的回应。
我们每个人就拥有以下三种自由:
放手的自由
保留的自由
取舍选择的自由
饭吃饱了,就可以不吃,一件衣服穿厌了就可以不穿,人之所以痛苦莫过于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想扔的东西扔不得。就比如小孩子,原本饿了就哭,想尿就尿,想拉屎就拉屎,当我们长大后,被断掉爱喝的母乳,被去掉尿不湿,不得不自己控制排泄的欲望和时间。被放逐到“规矩世界”的条条框框之中,缩头缩脑、畏首畏尾地学会了忍耐。在我们的居所,堆积如山的“收拾不了”的杂物本身就是人类“物质轴”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也是在“不能胡乱排出”“不可任性”这种潜意识下的自我约束的表现。断舍离,在这里,至少自己的东西自己做主,这个东西到底是我想要的还是不想要的,坦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然后开始行动,至于有些东西老人看不惯,那就给他们用好了,或者让他们送给更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