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叫兽课堂上的知识点我都写在导图里了,
但是我喜欢玩点不一样的。
站在李叫兽的角度来思考
他发现很多培训课有一个奇怪的现象。
用户听课的时候热血澎湃,听完课后一脸懵逼。
为什么会这样,仔细思考,学习分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
听课是被动学习,因为你听到的是,陌生的、信息量很大的、被提炼过的方法论知识点。学员听到的都是新鲜的知识,当然很兴奋。
但是,兴奋之后为什么是懵逼呢?
没有可复用的模型,碰到问题的时候,拿着方法论不知道怎么用。
没有内化到思维层面,碰到问题的时候,潜意识还是用原来熟悉的方法。
所以,我的培训一定要让学员有所收获,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把自己的方法论整理归类输出为系统的模型和清单,让学员直接拿走,随看随用。(其实,我一点都不怕学员拿走我的核心模型,因为只有10%的人才会去用,只有1%的人会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模式,绝大多数人还是会陷入一脸懵逼中)。
2.要想瘦,多吃蔬菜少吃肉。
用学长来督促学员加强练习,最后内化成自己的思维模型。
没有人是通过看和听,就把一个技能学到手的。否则,运动员就不用辛苦训练了。被动的学习没有价值,主动的学习,才能内化自己。
站在李叫兽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为了让学员觉得自己真的学到了东西,
我必须把自己的核心方法论整理出来,
那最核心的方法是什么呢?
不对,我即便是把最好的方法论告诉了学员,他也不会重视。
其实,最重要的是他们自己能够意识到当前问题的存在。
1.我希望学员能够下沉式思考,我要告诉学员,你的思考不应该浮于表面。
启发学员自己去发现问题,比我强行灌输好上100倍。
究竟李叫兽是怎么找到“反馈训练法”,我暂时还想不清楚。
反馈训练法,直接戳在学员的痛点上,因为“后见之明”是人的本能,
每个学员都存在的问题,包括我自己。
如果学员不能跳出“后见之明”的怪圈,其他的方法论都是扯淡。
2.既然要提炼方法论,那么必然是系统的思维方式和可见的分析模型。
为什么会这么想呢。
我见了很多优秀的人物和行业专家,
之所以能成为专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点,
他们有自己系统的思考模式,
这样他们的思路不会乱,能够抓到问题的要害,比别人显得更加专业,
这样,我就决定要输出一个系统的方法论。
我把自己在找需求的思维方式整理输出一个模型,引导学员去发散思考;
思考后的结果,再给出一个清单,去筛选最优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