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包饺子,婆婆问昨晚的春晚怎么样?
这,这怎么评价?
每年的春晚都想过年氛围组,一直开着电视,就是为了烘托过年气氛——看了好像又没看。
电视一直开着,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不说话也不尴尬。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年夜饭吃完,婆婆去睡了,我们一起看春晚,和小侄女们玩。陆陆续续都起睡了,除了我和四个大大小小的孩子。好像真的只有我们五个人坚持把春晚看完了。
早睡是不可能的,二个小侄女热闹到零点之后,二个大姐姐配合陪玩,零点居然清醒极了,到了节目结束,才都被我催着洗漱睡觉。老二也揭晓了《难忘今宵》是群星唱的,李谷一老师没出现——好像她坐在电视机前玩手机就是为了自问自答这个问题。
接近凌晨一点,我们仨才躺在床上,这俩开始卧谈会,分享自己奇奇怪怪的梦。偶尔听见窗外放鞭炮和烟花的声音,还会弹起来拉开窗帘来寻觅一翻。
我觉得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挺好的,这俩小的时候,过大年的时候,经常一整夜睡不好,被噼里啪啦接连不断的鞭炮声吵到,我也基本一夜睡不成。长大啦到时无所谓了,但是我睡觉轻,没有烟花爆竹的轰鸣声,虽然三点多才睡着,但一觉醒来空气也很好。感觉很不错,舒畅。
当然,我也偷偷买点摔炮小呲花啥的,让孩子玩一玩,绝对的小孩玩意,就是让孩子们找找我自己小时候的感觉。
老二说,这就是过年?除了吃好多菜吃饺子吃水果,不写作业不学习可以玩可以晚点起早点睡可以午睡——好像没啥不同?
老大说,不对!最大的不同,是有春晚可看!央视的可以从初一看到十五,其他地方台的也可以天天看。歌舞升平,群英荟萃——除了春节,别的时候,哪能看到?
还真是,春晚,已经成了一个节日的象征,一个符号,一个下饭的氛围,这些使命的存在,使得春晚有了充足的存在的必要性。至于好坏优劣,各有口味,各有角度,众口难调,看个热闹喜庆,看个红红火火,看个国泰民安,看个隆重的仪式……足矣,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