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花篮姑娘
文 梁子
“编 编 编花篮 编个花篮上南山 ,南山开满红牡丹 朵朵花儿开得艳”。这首歌曾传唱大江南北,人人都会哼上这么两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我们家就曾有过编花篮的故事,而编花篮姑娘就是我家温柔善良,美丽大方的二姐。二姐比我大了5岁,因为相差不大,我从小就喜欢黏着她玩,有时候姐姐高兴了就把我的头发用红头绳扎起来,让我伴女孩儿,还真别说,据姐姐现在笑着回忆,那时打扮起来俺也是唇红齿白、扎着朝天辫的小美妞一个,不过这些我都不记得了。
二姐现在虽然也算的上博览群书,爱好文学,这主要得益于她以后的自学。因为还在我刚上二三年级的时候她就退学了,据说是当时一上数学课就头疼,父母也拗不过她,结果没能像我和大姐一样继续读初中、高中。那时封丘的柳编远近有名,县经贸委(或者是商业局,不是体制中人,记不清了)每年都统一组织收购销售,产品远销海内外。那时就业机会较少,二姐年龄也还小。记得爷爷在世时经常给我们讲“家有良田千顷,不如薄技在身”,而在我们老家,也有“编筐编篓,养活三口”的说法,当时恰逢村西头一位老师招收编花篮学员,于是二姐为了能掌握一门技术,就毅然的报了名,从此成为了编花篮娘子军的一员。我们村做柳编虽然名气不大,但是资源丰富。在我们村的南边就是引自黄河水的文岩渠,和黄河一样,每年有明显的丰水和枯水季节,而在河道两岸,密密麻麻载满了柳树(没有大树,就是一丛丛的),一到了春天,柳树就如同仙女下凡,柳枝曼妙修长随风起舞,这不但给柳编加工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也给我们这些小孩子提供了无数的玩具(柳枝可以加工成不同的柳笛、粗些的枝干可以刻成宝剑和长枪等),树林里也留下了我们无数的欢声笑语。
柳条去皮晒干,扎成一束束一捆捆,就可以用作加工柳编了。我们村很多家都会编些简单的筐和篮子自己用,但规模稍大些、花样多些、产业化的还属村西头那一家,那是一个老师利用自己家的地方经营的。不仅有专门供冬季用的暖窖,而且有专门的渠道,有较多的编织花样,可以说是按样生产,集中供货,最多时包括二姐在内应该有二三十个差不多大小姑娘参加,在当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就这样,我不到十四岁的、温柔善良的二姐在退学之后并没有无所事事,而是积极的开始学习柳编加工,成为了一名美丽的编花篮姑娘,开始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为父母分担家庭的压力,开始了自力更生为家里创收的人生之路。
二姐一向说话和气,心灵手巧。我记忆中曾多次和她去过柳编加工的地方,尤其是冬季,半埋于地下的暖窖很暖和,门口厚厚的棉门帘将凛冽的寒风温柔地挡在了外面,从门外到门内就如同一下子跨过了整个漫长的冬天。在我当时幼小的心灵里,那个暖窖就是制造美的梦工厂。每每看着二姐和其他姐姐们一起娴熟的编织着花篮,那长长的白色柳条就仿佛突然间被注入了生命,像漂亮的仙女一样在一双双白皙细腻的手上欢快的跳着舞,婀娜多姿。而渐渐的,一束束的柳条就变成了花样繁多的漂亮花篮。编花篮的过程旁观者看着很优美,是种享受,而对于编花篮的小姐姐们来说其实也很枯燥乏味。一个个正是花一样的年龄,正是爱玩爱闹爱疯爱笑的时候,却必须老老实实的坐在那儿辛苦劳作,一坐就是小半天。遇到柳条上的毛刺或长短不整齐的就必须用小剪刀裁掉,有时不小心就会伤到手。二姐是很坚强的,很少向父母诉苦,在她同龄的女孩子还在向父母撒着娇的时候,她已经坚强的迈开了自力更生、挣钱贴补家用的人生路!每次上封丘或者延津经贸委送了货,老板发了钱,她都是自己只留零头,整数的钱都交给了母亲。在大姐和我都先后上着学,读了高中乃至以后我读了大学,在二姐的心里只是为我们高兴,每当我们拿回家一份奖状,取得了好成绩,她都会开心的为我们祝福,好像她自己取得了进步一样,没有埋怨,没有苦恼。
从不到十四岁到将近十九岁,这一编就是整整的五年,就这样,二姐安守宁静,用她亲手编织的无数个漂亮的花篮盛满了她的花季雨季!虽然后来二姐去了新乡市区,又开始了新的人生征程,可是在我心中,二姐永远是那个最温柔的、最漂亮的、最心灵手巧的编花篮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