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两千多年以前便看透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无非一个“利”字!
于是乎,当汉武帝向殿下文武百官对李陵投敌的看法。所有人都揣摩出了武帝的内心,所有人也都看到了皇帝的龙颜。于是所有人都迎着他的心情,把李陵骂的体无完肤,说的一无是处!
但是,只有他,只有司马迁,把殿堂上大家想说但却无人敢说的话大胆地说了出来:李陵无罪,即使有罪也可将功抵过!武帝听后勃然大怒,将司马迁打入了监狱再加了个屈辱残酷的宫刑!
是司马迁错了吗?还是司马迁太笨了?不,他没错!他也不笨!他只是蒙骗不了自己的内心。
历史尘埃总是那么的久远,但是他的精神永远在人们的心中。作为人臣,敢于直言。是对皇帝是对国家的忠!作为同朝友人,对李陵的是非功过能以褒贬相待,是对朋友的义。而不是随逐波流像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对一个观点千随百顺 ,苟容曲从!那是对国家对人民的不负责!
宫刑!又怎么样?他可以痛快的一死!但他是个孝者,是一个有血有肉之人,他想到的是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于是他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屈辱和痛苦!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于是煌煌国学,一篇千古绝唱的《史记》,让世代的华夏子孙为之倾倒。因此,后人评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有人说因为宫刑成就了《史记》,因为宫刑改变了司马迁的思想,影响了《史记》的深度,因为宫刑改变了司马迁的情感,影响了《史记》的色彩。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我觉得很可笑,也很可悲!
可笑的是一个人要想取得真经,是不是非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没有经过磨难得来的成功,那不是真正的成功?可笑他们乐不思蜀,高枕无忧!可悲的是,这种人还有很多很多…
孰不知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他到过浙江会稽,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宫刑很残酷却磨练了他的意志,监狱黑暗却埋没不了他的才华,狱卒摧残却打不倒他的骨气!
《史记》是伟大的,虽然它里面的精华,我们可能不会完全读得懂。但是他那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忠孝两全以及忍辱负重,顽强斗争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