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秀文化基因、展现新时代文化风范,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责无旁贷的当好示范者、引领者和推动者,点亮文化自信的“星星之火”。
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筑牢“精神长城”。“思之愈深,则行之愈远。”博大精深、灿若星河的中华文化给中华儿女克敌制胜、拼搏奋进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五千年的璀璨文明更在近代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不断丰富壮大,绽放出独有的光芒,如今更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文化。“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现实证明,文化自信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所创造出来的价值足以成为一个政党乃至民族的精神旗帜和行动指南。“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古往今来,只有守住传统文化的根脉,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汲取“养分”,才能让各项事业发展枝繁叶茂。道德文化、政党文化、外交文化、城市文化、社会科学文化……文化自信的影响力渗透在国家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如何筑牢文化自信的“精神灯塔”,既需要顶层设计的未雨绸缪,更需要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文化自信的战略考量和历史意义,深谙传统文化的驾驭之道,从思想根源上坚定文化自信,摒弃抱残守旧的文化自卑,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自我认同,增强运用文化思维解决问题的素质能力,才能筑牢精神上的“万里长城”。
在引领和传播优秀文化中涵养“道德品行”。“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理念,“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文化自信更强调和凸显在行动中。我们经常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听到历史典故、诗词名句、古老寓言,旁征博引、随手拈来的词句反映出的是领导人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良好的文化素养,体现的是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大国风范。“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文化审美、道德修养、理论深度根植于所身处的文化环境,领导干部作为社会公众人物和执政为民的实践者,理应成为增强文化自信、重塑文化形象的推动者、示范者和引领者。主动加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理论修养、积极锻炼思维能力、丰富扩展领导艺术,在博闻强识中增强文化“底蕴”,在先进理论中汲取从政“精华”,在以德服人、以文化人中涵养“官德”,在干事创业中释放文化自信的“能量”,只有这样才能让文化自信的魅力感染身边同事、影响人民群众,也要只有这样才能将文化自信落实到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