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客从何处来(3.0大哥)

(连载)客从何处来(2.9  猪)



3.0 大哥

一九七二年一月十二日,我大哥出生。

作为家里的长子,除了带给这个家庭延续香火的荣耀和希望外,他并不知道,他要给这个家庭多少担当以及自身要经历多少的坎坷。

以如今的情况看来,大哥是历经磨难的,也是幸运的,他的幸运是苦尽甘来吗?但愿是。如果人生如吃甘蔗,我希望大哥刚开始吃的这节是蔗尾,这样,他的日子会越来越甜美,人生也会过得渐入佳境。

大哥小时的事,我不是知道很多。听娘说,他的脸上长了个肉包,医学上讲,属于甲亢的一种吧,后来随着人长大而变大,就去医院做了切割手术,术后没留下任何痕迹。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大哥也和大姐一样,早早地明白事理,知道替父母分担生活重担。

我父母不识字,在教育子女读书一事上,爱拿一句话来敲打:“考不上,要留级就回来跟牛屁股。”那时候还未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在小学阶段就有留级的现象。有些学生,好几年都考不上一个年级的。大哥小学毕业那年,小学实行的是五年制,他考不上初中,父亲说话算话,要他回家务农了。一个十三岁的男孩子,力气不大,却多少能帮子女众多的父母打打下手了。

弃学回家,就意味着这辈子只能当农民了。大哥无耐,但也只能认命。父母可是早已有言在先的,谁考不上上一级学校,就得回家务农,这是规矩。这一规矩对我们七个兄弟姐妹都适用,标准统一,概莫能外。在升学率有限的情况下,只有一次机会,作为学子的,不努力学习,争取不到机会,那只能认命了。谁叫咱不生在富裕的家庭,不投胎在可以复读的人家?

大哥回家务农后,跟随父亲安心当农民。他跟父亲和堂哥酿过酒养过猪,后来合伙没多久就散伙了。之后,他跟人下过窿矿淘过矿,没找到什么钱。农闲时,也跟着父亲上山打柴,劈了晒干用人力车拉到市场上卖。

在大哥没结婚以前,做得比较正常的,也是靠此挣钱的活儿是切药和照青蛙。

切药的活,是大姐结婚后,姐夫村里的熟人介绍的,那是一九九一年到一九九三年间的事。那时,村里外出打工的人还不多,消息闭塞,还没掀起打工潮。大哥切药的地方是广州,在老板租的几间小仓库里,每天做的活儿是把药刨成薄片。工作不重,简单重复,考验的是一个人的耐力和受得了寂寞的定力。包吃包住,每月工资三百元。后来二哥初中毕业,自愿放弃读书的机会,也跟大哥一起到广州刨药。年底大哥回家过年,双臂因为刨药得到锻炼,强壮有力,键子肉鼓鼓的。工资虽不高,但收入稳定,不用到处找工作,而且锻炼出了一身的肌肉,倒也值得安慰。

我的村子在二00三年以前,田地间不通人力车,阡陌纵横,阡陌却细小得只能容一人行走。两人若是挑了担子相会,一人得踩到田里,方得让另一人通过,因此实行不了机械化生产。农业生产所需的农机具,得靠人扛。耕田犁地靠的是牛,从家里挑出的农家肥和从田地里收获的五谷杂粮则完全靠肩挑。生产力水平低下,每逢春播和夏收秋种,没有劳动力,是玩不转的。

我家有水田五亩二分,量足了虽不够此数,但缴公购粮时政府却是按这田亩数算的。父亲是勤劳的文盲,除了拼死力,还是拼死力。有些年,家里除耕种完自家的田地外,还租几亩秀辉叔家的田地耕种。那时我和弟妹们还小,每年到农忙时节,在外打工的大哥或者二哥两人,总得一人要回来帮忙农事。

大哥是个头脑灵活,心灵手巧的人,对事物的领悟能力特别强,而且特别大胆。他在家的日子,除了帮做农活,还会赚外快补贴家用。也不知道他跟了谁学会了晚上去照青蛙。

我们这里的人和县里的饭店都是吃青蛙的。我们村里或别的村里也有专门收购青蛙,倒卖到县里的市场或饭店的蛙贩子。收购价是时价,上下浮动,价格有时贵,有时便宜。

农民没有多少来钱的路子,晚上就会有少部分年青人,头戴上手电筒的灯头,腰别着一个电瓶,背着一个竹篓子,手执一个用长竹竿做的网罩子,去田野里照青蛙。有些青蛙是挺笨的,被灯光一照,就懵得不会跳动了,这时照蛙人就用长罩子,于几米远处,一下子用罩子将它罩住,然后捉了放进竹篓里,成了人们创收的商品。有些有经验或胆小的青蛙,被灯光照着或许还不知道逃跑,但闻到人的脚步声后就机智地一跃而逃了。

那时的农村,农药使用还没有泛烂,每年水里无数的蝌蚪能长成不少的青蛙。可是,几乎每个村子里,都会有照青蛙的人。所以,大哥每晚出去照青蛙,收获时多时少。有时一晚上照下来,要走几十公里的路程,照了自已村子的周围和村里的田野外,还去邻村邻镇的水田去照青蛙。

大哥晚上去照青蛙,几乎每晚都要到凌晨三四点钟才回到家。照蛙的过程中,还常会遭遇到不少吓人的事情,比如有一次,他只顾集中注意力看青蛙,走着走着,碰到一个朱红的大棺材挡住了去路,让他毛骨悚然。

又比如,有时在路上看到毒蛇,或踩到毒蛇,也是常有的事。有一回,他竟然从珊瑚镇的卫田村徒手捏着一条两斤多重的吹风蛇回家,那可是十多公里的路程啊。万一手没劲了,被蛇咬着,那是丢命的事。可他居然一路与蛇进行着生死较量。回到家时,连喊我娘起床找装蛇的袋子的力气也没有了。大哥是舍不得那条蛇可以换来的钱,所以拼命去抓它。

活在底层的人们,为了生存,什么苦都不得不受,什么难也不得不尝。丰衣足食,钱囊鼓胀者,谁屑于去杀生灵呢?杜甫的《捕蛇者说》已将生活的无奈展露到极致了。

大哥晚上睡得迟,早上就只能起得晚,一般到了七八点钟,他就要起来一下子了,这个时候是早餐时间和卖青蛙的时间。

蛙贩子一般会在这个时间来到家门口收青蛙。生意好做的时候,有时一天会有两三个蛙贩子先后到家里来收购青蛙;生意不好时,会一连好几天都没人来收购,有些青蛙就会被捂死或闷死。大哥一般会在早饭后再补上一觉,然后下午时间起床帮家里干重活。农村房子离得近,人们走路的脚步又是重的,说话也是大嗓门,鸡要打鸣,狗要叫,大哥的往往就睡不沉。

那些年,照青蛙挣钱不多,然而大哥比起村里其他照青蛙的人而言,却是数一数二的能干。家里农药化肥及我们做弟妹的读书费用等,都来自他照青蛙所得。

有一年,我们几兄弟商量,干脆利用老宅三太婆崩掉的厨房,挖个小池,将大哥二哥照到的青蛙,一起放进去养殖。由我去村里的一些茅厕里捞粪蛆喂它们。想这样养上几个月,青蛙的收购价上去了再卖掉。

然而,天不遂人愿,老宅养青蛙的池子是泥砖墙,有一晚下了大暴雨,墙倒了,青蛙最后几乎跑光,只剩下几只躲在旮旯里。这次损失,我们伤心好久。那些青蛙,可是大哥和二哥晚上去照了很长时间,才照到的呀。

农忙时回家帮忙和照青蛙,非农忙时去广州刨药材或者去广东台山的大姐家,跟姐夫妇出海打渔。日子就这么过着。

一眨眼,一九九二年到了,大哥也就上二十岁了。在一九九五年以前,我的老家的男子,到了十八岁就有媒人介绍张罗结婚的事。家境殷实的人家,孩子十八九岁就会娶媳妇。这么早成家,倒是给家里贫困的人家以一种巨大压力。因而,凡是男子上了二十岁父母普遍就坐不住了,若再推迟,没能娶上媳妇,邻里会笑话为爹为娘的没本事。农民嘛,讲究的是实在,一辈子也是挺简单的,就是自己娶上媳妇,然后生儿育女,给孩子们盖一院或两院房子,孩子如果学习上进,跳出农门,那就供他们读书;如果孩子呆在农村,就张罗完子女的婚事,做父母的责任就算完成了。

大哥二十岁时,村里在我们那片居住的人家里,就有好几个刚上十八岁就结婚的。我家虽说盖了新房,可是只有三间,是一座上三间下三间的房子的下三间,房子是泥砖瓦房,墙体只有基础上面的九皮砖是青砖。

父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去珊瑚矿做矿挣了好几万元,最后又因赌博输得仅剩下三千元。这三间泥砖瓦房就是用那仅剩的三千元建造的。当年父亲心气也高,以为窿矿里还会出大货,所以得到三万多元后,根本不把这三万元放在眼里,母亲劝他用这钱起房子,他说,哼,这三万元算什么?结果窿里再也没出货了。父亲只好听了母亲的话,将可怜巴巴的三千元,勉强盖起这三间小房。这三间小房,是不够我们住的,中间那间是客厅,左右两间都住满了人。大姐出嫁后,父亲就用青砖在大姐原先住的房间里起了三个谷仓,然后用杉木板作盖。木板下面储稻谷,木板上面就是我们三兄弟的床铺。这构造,有点类似北方人住的炕。

这样的人家要娶媳妇,不用说也知道有困难。大哥真要结婚了,新房置哪儿呢?我和二哥必定要搬到别人家家里住呢。父母是知道大哥结婚的困难的,为此,他们甚至将就着,由一些媒人介绍过几轮带有孩子的寡妇来家里相亲。最后,大哥不嫌,反而是寡妇害怕不敢来。

我那时的父母和大哥,人活低了,骨子里没有硬气,自卑得很。娶个结过婚的,都娶不成,索性就不急这事了,急也急不了。

大哥就跟村里人到西湾的私人煤矿里挑煤。私人煤矿没有输送带,只能以人肩挑煤来输送。整条煤窿里,都是间隔一定距离就有一个人,有男的也有女的,都比较有力。他们在窿里进行的是接力赛式的挑煤担子。钱虽不多,但工钱还比较保障。

那时,一起挑煤的有一个矮而胖的姑娘,一米五的身高,脸蛋红润。人虽矮了点,却十分有力,前者传到她接的担子,她都能和男人一样吃得消,走得快。村里一起挑煤的人见大哥没有女朋友,就暗地里撮合他俩,想玉成此事。

少男少女的心容易相通,俩人都知道对方没有意中人,一起工作久了,渐渐地就有了点意思。那姑娘对大哥是中意的,后来还带着一个姐妹,一起来过我家,见了我父母。我父母到底还是嫌她太矮,担心遗传影响后代,不赞成大哥娶她。后来没有挑煤的活儿干了,这事就此作罢。

到了一九九四年,我家起了上三间一层的水泥楼房后,大哥的婚事就有了谈判和选择的资本。

一九九五年秋,经人介绍,大哥跟一个石龙镇牛尾岭村的姑娘相亲,双方都满意,于是在一九九六年秋结婚。村里娶媳妇时请过我们一家的人家和我家的亲戚们,我们都一一趁大哥结婚进行了回请。

在老家,有几个儿子的,只要有一个结婚时回请了人家,其余的孩子结婚时不办酒宴宴请人家,别人就不会再有议论。大哥是长子,他结婚办酒宴也是理所当然。到了我二哥和我结婚,都不再举办婚宴。

我们一家,一九九四年起上三间一层的水泥楼,一九九五年我考取中专,去梧州读书,一九九六年大哥结婚,境况窘迫中连续三年办着大事,可以想像对于一个贫寒的农家,那是多么地艰难。好在,一件一件,都办成了。

大哥于一九九七年十月十三日做了父亲,有了大女儿;一九九八年九月三日,有了二女儿。

到了一九九九年,我父亲为了免除儿子分家时的争吵,就趁他在世时,叫来同房的叔侄作证,将家里的家产给四个儿子分了。大哥从那年起,和大家庭分了家,承担了他一家的生活重担。

这个汉子,从小学毕业后到分家,为我们这个大家庭,作出了太多太多的贡献,没有任何私心。他为人谦和,忠厚,不违背父母意愿,不打骂弟妹。不像我,一副臭脾气,小时候没少打骂弟妹们。俗话说,长兄如父。大哥有长者风范,是值得做弟妹的用一生去敬佩的。


(连载)客从何处来(3.1  二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81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729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30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80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890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84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51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1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55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6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09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04评论 4 33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50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21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28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24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连载)客从何处来(3.0 大哥) 3.1 二哥 父亲是个火爆脾气的人,曾在母亲怀着二哥的孕期里,骑在母亲的肚子上...
    云问雨阅读 497评论 4 2
  •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使用了README.MD文件作为演示: 下面,我们重复修改几次: 版本2: 版本3: 查看日志 ...
    Josaber阅读 223评论 0 2
  • 空山雁行处 人来秋味新 阁楼听风雨 学海纠古今 岭上长安路 风回故人音 老来惆怅去 尤惜伯牙琴
    晓木先生阅读 213评论 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