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过了大半,从每个孩子身上看到了那种坚持不懈,不肯认输的精神。
特别是二班小一点的孩子。
首先让我想到的是轩琪。第一节课时她推车子还歪歪扭扭,经常摔车。第十节课时,她搬车上台阶,双手一提,三下五除二就上来了,像有一只隐形的手帮忙。
轩琪很喜欢扮演公主,但是参加骑行课时,不怕苦,不怕累,也不哭,更像是一个灰姑娘。
宇航也是一个做事很认真的孩子。记得第一节课时,很严肃认真,生怕漏掉一点细节。当时我们还琢磨宇航怎么了,怎么不笑呢?最后分析是他对自己要求很高。
糖糖姐姐一直是他的陪练,想着各种办法让他体验骑行练习的快乐。扶车前进法,惯性溜车法,还有语言鼓励法。。。但是需要自己独立完成的动作,糖糖姐姐会鼓励让他勇敢去做。宇航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
小乐是一个不急不燥的孩子。做事时有点像潺潺溪水,所以做到最后会水到渠成。
刚开始经常摔车了,李老师分享说“车子躺在地上最稳,车子倒了,你不要跟着倒。”小乐乐是记住了,以后车子快倒时,他就很放松的松手,笑一笑,没关系。
小乐乐是先会骑车,找到平衡后,溜车慢慢稳定了。
养正学堂陪练的哥哥姐姐每节课会根据情况调换,对小乐的评价就是很积极主动、自我掌控力很强。每节课看他一次一个样,陪练的哥哥姐姐也很高兴。
欢欢状态像一条抛物线。
刚开始很兴奋,来了就可以听到他问候大家的声音“Holle 啊!大家好!”练的也很起劲。后来看着别人都会骑了,会溜了,“我怎么还不会?”很失落。去骑行的路上总是走在最后,扮演蜗牛走的很慢。扮演猴子爬上树。
哥哥姐姐帮忙协助,终于可以骑起来了,但是摔倒也很痛,没关系,帮我扶着车,我再试试。终于可以自己吃到一整个“披萨”了(绕一圈)。
“Holle 啊!李雷”你看到我会骑了。
欢欢今天见了我说“我梦见自己会溜车了!”
今天快到训练场时他速度很慢,走在最后。
刚开始训练时纾慈带着他,但是他不听指令,纾慈不想带他,把他给颜锐峰了。
颜锐峰按照指令带着他,没有其他更多交流。欢欢对练车没有兴趣,但是对爬树很感兴趣。
他只想在树上待着,不想下来。
小乐骑他车子,他也想骑。小乐教给他,他刚上车就摔下来 ,很委屈愤怒的向我跑过来。安慰了他一下,真真老师又安慰关心他。
最后十分钟咱们再练练吧,他说“我想爬树”我说可以,等下课爸爸来了,你可以给爸爸说。他说“不同意怎么办?”我说“你还没有问呢!你试试”
最后十分钟,车把也稳了,也骑起来了。他自己很高兴。他爸爸来时,提醒他“爬树”。
他想做好,但是做不到时会很低落,不想去做,害怕面对失败。昨天早上读到真真老师发的文章,他是我的莴苣,需要我给他浇水。(4.29)
可乐学习能力很强,基本动作掌握的很到位,但是她还会很谦虚的再跟着学习练习。用溜车神器练车时,她已经会溜车了,但是还是很认真的去练习。
基础打好了,后面的小翅膀、小尾巴做的是那样的自如。
雨晨学习也很快,李老师会对他有额外的指导,更高的要求。溜车的基本动作他都会了,李老师带领他练习怎样可以溜的更远、做的更稳。
【一班】
谷雨:骑行营对谷雨的感觉是:认真、专注、不怕摔。刚开始他不会骑车,但是被这个班的强大的能量场带出来了,第四节课就可以骑车了。
推着车追队伍的感觉真的不好!
记得绕圈上坡时,就看谷雨缓缓的从座位滑下来,啪,倒在路边的草丛里。大家哈哈大笑时,谷雨已经爬起来,继续骑上车。
垚垚:垚垚的爆发力很强,站立摇车运用的很自如。
做事谨慎,安全意识比较强。在转弯练习中遇到逆向的车和过路行人,都很好的避让。在骑行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事情,所以需要冷静的面对处理。
上路骑行有一段大坡,需要踩踏177次,垚垚骑到一半累哭了,我和谷雨陪垚垚一起坚持,完成了三圈骑行。
茗茗:茗茗虽然来的晚,但是已经可以跟上养正学堂的节奏。她的学习能力、动作指令掌握很精准,最主要的是她很喜欢李老师的教学方式,喜欢跟这一群朋友在一起。每次来的都很早,下课舍不得离开,一般有时跟我们走一路,聊天。
轩轩:参加骑行营之前,轩轩已经会骑车了,但是骑的很快。大家早到了,会在场地上自由骑行,我们的要求是慢骑,但是他说“我喜欢快骑。”我说“这个场地是练习的,需要慢骑”他慢慢调整自己的节奏。
后来感觉他越来越稳了,可以慢慢的享受了。
布丁:布丁对自己的要求很高,看着别人都会骑了,自己还不会,刚开始很失落。她失落后的表现是更努力的去做。
溜车进行了第二课,她溜着溜着,突然可以上车骑了。她好开心,她问旁边的我“怎么下来?”
骑的越来越好,但是骑行要面临复杂的路况、转弯等,需要稳下来再练习。这个过程中摔了几次,有点不敢骑了,但看到大部队在前面,加油,继续。
倚依:倚依在这期骑行营中扮演着学员与教练的角色。角色转换自如,相互促进,当学员时虚心练习,当教练时认真负责。可以同时体验到学员与教练这两种角色的感受,相信对她的成长也很有帮助。
孩子们进步这么大,得益于李老师的“不教而教”加上寓教于乐,化训练于嬉戏。
李老师第一次与自行车亲近是小时候把亲戚的满身泥土的自行车擦干净;步行几公里到商场里,从旁边远远的看着各种各样的自行车;上大学时才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自行车。这是一种多么的喜爱。
李老师把这种喜爱传递给孩子,孩子们很是享受,也很是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