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文学 老家河南|《马拉村的小龙侠》陈勇—006号

马拉村的小龙侠

文/ 陈勇

(一)

我的村子叫马拉村,那里积攒了我许多美好的童年回忆。

为什么叫马拉村呢?听年长的人说,好像我们的祖先是从北边移居过来的,那时候交通不便,全靠马车把各种家当物资给拉过来,因此叫马拉村。

但从记事起,村子里一匹马我也没见过,牛倒是有不少。主要是水牛,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放牛了。

下午放学铃一响,我就冲出教室,立刻飞奔回家,书包往桌子上一甩,“妈,我去 放牛了——”还没等到妈妈的回应,我就催着老牛快步出去了。

老牛悠闲地朝河岸走去,那里有肥美的紫花苜蓿和皇竹草。我骑在牛背上,有点居高临下指点江山的意味,抬头看看天边那绸缎般的云霞,我时常想象自己骑的不是青牛,而是一匹白马,策马奔腾,在天地间尽情地纵横驰骋。

到了河岸,那里早已聚齐了一群放牛娃,为首的是小龙。小龙比我大两岁,个子高我一头,摸鱼捉虾,逮田鼠抓青蛙,掏鸟窝钓黄鳝,他最拿手,成天在外面玩儿,风吹日晒,屁股和脸一样黑。

这次,小龙提议: “河里的水没那么满了,咱们下去摸鱼吧。”小龙一边说着,一边挥动着他手里的那根“打狗棍”,指了指小头,“小头他爹去隔壁村李寡妇家办事去了,听说晚上不回来,我们捉到鱼,就去小头家炖鱼吃。”小头点了点他那颗蒜头似的小脑袋瓜子,确认了此事。

小头因为头长得小,大家就给他起了个外号 ——“小头”。小头还有个弟弟,不知道得了什么病,长了个大气蛋,大家都叫他“大蛋”。现在想想,实在是不文雅,但那时根本不知道文雅为何物。何况这么称呼他们,他们似乎也并不生气。

其实,小头比光头小,眼睛鼻子嘴巴都小,但偏偏还总剃着光头,真不知道他爹怎么想的。

小头他爹也不容易,小头他妈到南方打了两年工,结果跟人跑了,他爹就一个人把小头和大蛋兄弟俩给拉扯大。

听到晚上可以炖鱼吃,我们都拍手叫好!

说干就干,我们一个个都脱了个精光,“扑通,扑通”下饺子似的钻进水里,只有大蛋不下水,说是在上面捡鱼。

刚开始,我们贴着岸边的水草摸,鲫鱼最喜欢往那儿藏。

没几分钟,小龙就兴奋地叫起来:“摸到了!”只见小龙高举着一只手,鲫鱼雪白的鳞在夕阳的照射下闪着耀眼的光,尾巴一扇一扇地试图挣脱出去。小龙使劲往岸上一甩,鲫鱼在空中划了一道美丽的弧线,落在了岸边的青草地上,大蛋叉拉着腿过去抓住还在蹦跶挣扎的鲫鱼,用柳枝给串了起来。

不一会儿,大家都摸到了鱼,大蛋的柳枝都串满了,又折了一根柳枝继续串。

大家一边摸鱼,一边在水里嬉戏玩闹,那笑声,引得牛群也时不时地往这儿张望。

“哎呀”一声尖叫,我们循声望去,只见小胖捂着手指,痛苦地往岸边跑。

大家都跟了上去,“怎么了?”小龙关切地问。

“我……我被嘎鱼扎到了……哎哟……疼……疼死我了……”我们凑过去一看,还真是,小胖的食指被扎到,都流血了。

“嘎鱼的刺有毒,我也被扎过,是很疼。不过——有一种方法可以解毒,”小龙郑重其事地说,“要用热尿往你手指上浇。”

大家纷纷点头,心里既叹服小龙懂得的东西多,又感激小龙向我们传授了知识。

小胖可能太紧张了,试了半天竟然没尿出来,手指上又传来一阵阵钻心的疼,小胖都急哭了。

小龙看向我,“阿永,你尿吧!”

那一刻,我仿佛带着极大的使命,走向小胖。我对准小胖的手指试了试,在小胖殷切眼神的注视下,我也没尿出来。

小胖更急了,小龙一把推开我,“笨蛋,一边去!”

果然,还得是小龙。小龙尿完后,还别说,这土方真灵验!小胖的嘴都乐成了瓢:“哈哈,不仅不疼了,还挺舒服呢。”

(二)

小龙重新把大家聚拢一处:“刚才草窝子里的鱼摸得差不多了,正好这河里的水也不多,咱们干脆把水给搅浑,抓几条大鱼吧。”这主意好!大家又纷纷跳进河里,有的敲起水鼓,“嘭嘭嘭”地震天响;有的玩起了狗刨,脚在水面乱砸一通,水花溅起丈高;小胖直接化身“人肉搅拌机”,在水中央张开双臂不停地旋转……

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水已经浑得不能再浑了,有些小鱼早就忍不住浮出水面喘气,那些大鱼,不出意料,很快也会把头露出水面。大家人手一根树枝,准备敲大鱼的脑袋。我也赶紧到岸上捡树枝,捡来捡去,没捡到一根趁手的。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小龙的那根“打狗棍”。

彼时,正是武侠最为盛行的时候。金古梁温,武侠小说,武侠电视剧,武侠电影,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神雕大侠,小李飞刀……我们这帮小孩子,心中都装着一个武侠梦,小龙尤甚。

也不知道他从哪弄来一根酸枣木,给打磨得光滑圆润,长约六七十厘米,握在手中,长短适宜,轻重恰当,他给当个宝似的,走到哪都给带着,说是他的“宝剑”。我们心里羡慕,嘴上却不承认,就故意气他,说那是“打狗棍”。

只见小龙一手举着“打狗棍”,一手握成拳状,蓄势待发,那样子像极了手捏钢叉尽力刺猹的少年闰土。

我也加入了战斗行列,心情紧张又兴奋。此时水面已比较平静,但是水已经很浑浊了,水面上一个又一个小鱼嘬着嘴儿,贪婪得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那些小鱼我们不要,因为太小。一棍子敲下去,不一定敲得着,可能还会把大鱼给吓跑了。

我们沉住气,耐心地等待。

晚风中夹杂着些许鱼腥气徐徐吹来,略微有些凉意。水面上露出的鱼头越来越稠,终于,大鱼忍不住了,也开始露出头来换气。

我的心跳得厉害,发现前方不远处,出现一个拳头大的鱼头。我知道那是只草鱼,看那头准小不了。当它游到我身边时,我瞅准机会,一棍子下去,水花四溅,我丢了棍子就在水里摸,打中了!果然是一只大草鱼,都快有我胳膊长了。我抱起来给小龙看看,小龙冲我点了点头。

这么打鱼真是过瘾!你一棍子我一棍子敲下去,棍不虚发,一条又一条大鱼扔上岸,大蛋都忙不过来了。

最后清点一下,得有几十条鱼吧。小龙用脚踢了踢我抓的那条草鱼和他抓的大白鲢,说:“这两条最大,留给小头他爹,咱们不能白用他家的东西。剩下的……”小龙抹了一把脸上的水,“大家一人两条带回家吧,反正也多,晚上咱们也吃不完。”

我们穿上裤衩背心,一人提着两条鱼,找到自己家的牛,骑在牛背上,哼着歌,回家了。

(三)

童年本身就是一首歌,那优美的旋律让人至今难忘。最难忘的是村里的小学。

记忆中的小学,学校很破旧,东边是学校大门,西边是一片湖,南边和北边是围墙。

学校厕所临湖而建,学生老师的粪便就直接排到湖里了,经常能看到长着肥胖脑袋的鱼抢食粪便的情景。

南北的围墙,破败不堪。围墙上面的一截用的是红砖,红砖上长满了青苔,早已看不出本来的面目。围墙下面的一截是用石头砌成的,石头也不规则,石缝中经常会有蜈蚣蝎子壁虎钻进钻出。女生看见了,都躲得远远的,男生看见了,往往是用木棍戳死它们。

一天下午的课间,因为一袋饼干,我正在跟我们班一个女生在操场上干架。突然,北边围墙那边传来一声尖叫“啊呀”,紧接着又传来一阵杂乱的“啊呀”。我和那个女生暂时放下恩怨,都朝围墙那边跑去。

挤开人群一看,我也不由得惊呼“啊呀”。

原来,一条一米多长的大蛇,盘在墙边,吐着信子,做出攻击的姿势。大家围成半圆,远远地打量着这条蛇,这条蛇花背白肚子,三角形的头,吐着猩红的信子,时不时地往前窜一下,吓得众人连连后退。

最先发现这条蛇的是一名扎着马尾辫的女生,此时她脸色煞白,浑身直抖,说不出话来。听她旁边的那个短发女生说,刚才“马尾辫”从厕所出来,在墙边捡石子玩,一转眼看到这条蛇,就离她手边不远,幸亏发现的早,要不然被它咬一口可不得了。

看着那条蛇,扭动着身子,两只小黑眼珠子透着寒气,我也有些发怵。有些同学拿石子丢它,但是那条蛇丝毫不惧,甚至还想往前窜攻击人。

一筹莫展之际,我突然想到了小龙。于是赶紧往小龙班里跑去,我一口气跑到小龙教室门口,看见他正在埋头写作业,就冲他喊:“小龙,快……快出来!”小龙抬起头看到是我,不耐烦地问:“干嘛呢?”

“外面……墙边……有蛇……”

“什么?”

“蛇!大蛇!”

小龙丢下手中的笔,一个箭步冲了出来,“哪呢?在哪儿?”

“北边围墙那儿”我边跑边说。

眨眼工夫,我俩就到了人群外面。

人似乎围得更多了。

“都让开!小龙来了。”我扯了一嗓子。

人群迅速给我俩让了一个口子。小龙走了进去,我留在外面不敢接近。

小龙径直往前走,在离蛇两步远的地方停下了。小龙观察了一会儿,弯下腰捡起一颗小石子,不偏不倚地丢在了蛇身上,那条蛇很是愤怒,张大嘴巴,露出两颗尖牙,那样子又丑陋又吓人!

小龙不慌不忙,又从旁边捡起一根枯树枝,慢慢地向蛇靠近。他弓着腰,离那大蛇越来越近,他的身体似乎绷得很紧,似乎又很放松,像是一只狡猾的猫。

人群顿时安静了下来,彼此能听得到对方的呼吸声。

小龙和大蛇被围在中心,那一刻,大家的目光仿佛被定住了。

“啊啾”,不知是谁没忍住,打了个喷嚏,大家纷纷发出埋怨的声音“噫——”“唏——”。小龙丝毫没受影响,又向前欺了一步。趁蛇没注意,小龙用那根枯树枝敲了一下蛇的脑袋,蛇的嘴巴张得更大了,感觉整个头都要分成两半了。小龙可不惯着它,又往它嘴上敲了一棍。

那条蛇有点愣,似乎意识到今天碰到了对手。扭头想逃,小龙哪能让它溜了,跟在后面紧追不舍,同时用树枝抽打那条蛇的身体,但由于用力过猛,树枝断成几截。

“别让它跑了……”人群中,有人像是刚醒过来。“对,截住它,别让它溜了”“小龙快想办法”……

蛇越爬越快,正好经过一个石缝,大蛇趁势钻了进去。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

似乎谁也没听到那刺耳的铃声,没有一个同学离开的,大家的眼睛都死死地盯着前方。

蛇已经钻进去一半了,眼看小龙也无计可施。

突然,让我此生难忘的一幕出现了。

小龙像只猫一样跃起,双手死死地抓住蛇的尾巴。众人惊得目瞪口呆。

我之前也抓过一条小蛇的尾巴,鳞片坚硬,触手冰凉,而且令我想不到的是,蛇的尾巴力气竟然也挺大。

小龙使劲往外拉,大蛇拼命往里钻。

他们俩互相较着劲,不知道那蛇是不是在石缝里缠住了什么东西,小龙竟丝毫拉它不出,大蛇甚至还在一点一点往里挤。

小龙一屁股坐在地上,两只脚死死抵住围墙,一只手趁机将蛇在手腕处缠了一圈。小龙两腿微屈,然后又使劲绷直,借着这股力,只听“砰”地一声。

大蛇竟然齐腰断了!

众人张大了嘴巴,半天缓不过神来,直到小龙丢掉手中半截蛇的身子,看着那毒物还在地上痛苦地扭动,众人才欢呼起来。

小龙走在前面,众人簇拥在他后面,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江湖大侠了。

这次找小龙可真找对了。小龙他舅舅就是抓蛇的,暑假的时候,小龙就总跟着他舅舅去抓蛇,我们怕蛇,他却不怕。

(四)

日暮时分,太阳垂在两山之间,犹如一颗赭色的宝石。水面上波光粼粼,偶尔一两只水鸟掠过,叼起一条亮银的小鱼,箭一般扎进芦苇丛中,消失不见了。

这个时候比较凉快,如果不放牛,我们一群小伙伴就聚在一起玩游戏——叨鸡,捉迷藏,丢沙包,玩蒲草棒子,在电线杆上荡秋千……最好玩的是叨鸡。

若是两人对阵,每人将自己的一条腿抬起,用一只手扳住脚腕,另一只手扳住膝盖,一条腿着地,形成“金鸡独立”的姿势,跳跃着移动,用前屈的膝盖向对方冲击,可采用往上挑或向下压的动作相互进攻,犹如公鸡叨架,如果被撞倒或者抬起的那只脚着地了,即为失败。我更喜欢的是团战,双方最好是势均力敌,待裁判一声令下,个个如奋勇杀敌的战士一样冲向敌阵,或压或挑,或躲或攻,时而正面硬刚,时而迂回包抄,摔倒了,踢青了,磕破皮了,也没有一个认怂的。

其实,叨鸡这个游戏我压根没有优势,我腿短,对方很容易居高临下地攻击我。战略上我被人藐视,战术上我也不被重视。

但是兵法这东西吧,我从小就无师自通。

战局刚开始,我先退避三舍隔岸观火,趁形势混乱我再浑水摸鱼趁火打劫,一看形势不对我又走为上策,然后假痴不癫继续迷惑敌人,以逸待劳的同时,看到形势扭转就马上反客为主关门捉贼,最后釜底抽薪挑落对方一员虎将,摔他个屁股开花。

三十六计被我拿捏得死死的。

有一次,我们玩叨鸡正玩得起劲,看到二丫和她妈妈从菜园子里摘完菜回家。大家的动作突然都变得收敛了,个别年纪小的还在叨,年龄稍大点的都停止了动作,小头挠着头皮,小胖擦着脸上的汗,小龙则是蹲下去翻来覆去地系鞋带。

二丫已经上初中了,出落得美丽大方。我们一帮骚崽子在私底下早就讨论过了,二丫是我们公认的村花。

一看到她,我也不免心旌荡漾,就腆着脸凑过去打招呼,“婶,去摘菜了?”

二丫她妈转头笑着看看我,“你这孩子嘴真甜,爱叫人。是,刚摘完菜回来。你别玩了,该回家吃饭啦。”

“嗯嗯,婶,我这就准备回家呢。”我应着话,眼睛却一直盯着二丫看。

二丫走过去后,又回头看了看我,冲我笑了笑。那一刻,我僵住了,我当时在想,将来我娶二丫的那天,我该穿什么衣服呢。

路边有个电线杆子,电线杆两侧各有一根接地的金属拉线,据说是固定电线杆用的,平时我们就挂在上面荡秋千。

二丫平时也那样玩儿,这次经过路边的电线杆时,二丫忍不住又去玩荡秋千。

说来奇怪,电线杆竟然漏电了!二丫刚碰到金属拉线,就被吸住了。“妈,救命……”二丫只叫了一声,立刻没声了。

二丫她妈一开始没当回事,以为二丫逗她玩呢,但看到二丫脸上没了血色,身子直挺挺的,才吓得扔掉了手中的菜篮。“妈呀……电……救命……你这死孩子……快救命呀……”二丫她妈在旁边像一只受了惊吓的母鸡,拍着手蹦着跳着叫着。

虽然离得很近,但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村子刚通电那会儿,人们不知道电的厉害,被电死过好几条人命!后来大家就都知道了“电老虎”的厉害!

大家干着急没人敢上,电光石火之际,一个黑影从后面飞出,原来是小龙!他左腿蹬右腿弓,一个冲刺,高高跃起,凌空一脚踢在二丫身上,二丫一声闷哼倒了下去。

二丫妈妈赶紧抱起二丫,锤她胸口掐她人中,没多会儿二丫醒转过来,“哇”得一声哭了出来:“妈,吓死我了,刚才我被电吸住了,发不出声,心跳得厉害,抖得厉害,浑身发麻也使不上劲……其实心里挺清楚,我就在想,完了,这次我死定了。呜——”

“好了好了,没事了,吓死我了,还好没事了,多亏了小龙,是他救了你呢。”二丫妈妈感激地望向小龙。

“谢谢你,小龙。”二丫眼泪汪汪地看着小龙。

小龙反而有点不好意思:“没事就好,没事就好,没啥,不用谢!”

二丫没事了,大家就都散了。小龙拿着他的“打狗棍”,也消失在暮色中,那一刻,他仿佛真的大侠一样,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第二天,小龙救人的事迹就在全村传开了。全村老少都对小龙赞不绝口,因着他侠义的行为,此后,大家都尊称他为“小龙侠”。

此文为大豫出书网

【 豫见文学 • 老家河南征文比赛优秀作品

文章留言数最多的前15名选出人气奖

此次大赛稿酬丰厚

【详情点击下框蓝字】

大豫出书网:2022(第八期)“豫见文学”征文大赛

作者简介:陈勇,老家河南省固始县。喜欢读书,也爱追剧;斗胆下笔,只为有趣;世界精彩,实难自律;来来去去,人生快意!此作者为大豫出书网特约作者。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转载时请务必联系大豫出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