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看契诃夫的戏剧,表示“水土不服”,不适应,风马牛不相及的对话。
Q1 对话占大量篇幅,看起来都是闲聊,剧中所有人物对其他人的话语充耳不闻或答非所问,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
解释理论如下:
契诃夫心理现实主义的戏剧主张
比利时的剧作家梅特林克的静态戏剧理论和第二对话理论,对契诃夫产生深刻影响。
梅特林克:在剧作中需要表现的不是事件,而是人的内心生活,是人对精神领域的关注。
全部含义和全部的戏剧都在人的内部,而不是在外部的表现上。-契诃夫
契诃夫的心理现实主义戏剧观
古典戏剧- 通过明确目的行为展现主人公性格契诃夫剧作-紧张,激烈的外部行为被丰富的内心活动取代,涌动在人物内心深处的“潜流”成为刻画人物心理与塑造人物性格的独特手法。
契诃夫刻画人物心理的革新手段
契诃夫的潜台词表现的是藏匿于主人公内心的积聚力量,它还在酝酿之中,尚不能畅通无阻地迸发出来,但通常这股隐藏的力量同人物每一个具体的,细小的行为密不可分,是内在力量的外在表现。
我们可以顺畅读懂潜台词,不是靠随意想象,而是需要在对主人公的行为与其所处的整个环境进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判断。
"潜流的对话方式”
对话
传统的一问一答的对话方式 传统戏剧语言含义明确对话:契诃夫剧作中最重要的戏剧行为-主人公思想内在进程的外化。
特点:
1.人物对话时断时续,缺乏逻辑
2.常常欲语还休,对其对话者的尾白置若罔闻,或者说些风马牛不相及的闲话。
3.主人公喃喃自语,不需要对话者做出回答,只想倾诉自己的心声。
4.缺乏明确的话语动机,莫名其妙,不合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