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写了好几篇《我和儿子》的文章,发在微信公众号上。
大约两个月前,陪着儿子做了一个小手术。把他送上手术直达电梯的时候,他回头看了我一眼,眼神有些惶恐。继而向我摆摆手,意思是不用我跟着了。站在电梯外,看见徐徐关上的电梯门,突然发现,原来他已经这么大了。于是有了第一篇《孩子,我们慢慢来》。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看着身高几乎和我一样、但仍然满脸稚气的儿子,我要说:孩子,我们慢慢来。
他在想什么?他怎么看事情?他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他为什么那样做?什么使他尴尬,什么使他狂热?我的价值观和他的价值观距离有多远?
父亲在儿子眼中是什么样子?我又知道多少?他对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已经不像几年前那样的直接。
新学期开始后,我能看到他的学习生活明显紧张很多,书包越来越重、睡眠时间越来越少,他内心里勤奋小人和懒惰小人的交锋也越来越激烈。连续写了几篇文章来记录他的成长。他有自己的微信,也会很认真地阅读我的文字。多年以后,他为人父,会不会有与我今天一样的言语举动?
如《开学了》中写到:我想,我能不能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他教育成一个“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
与人相处需要怎样的勇敢?怎样的智慧才能度过难关?何以战胜过困难的人,会更深刻、更真诚?这些,我自己尚不完全明白,又如何去教导我的孩子?——摘自《开学一周了》
《就这样长大》中,我看到了他的无助和迷茫。在他长大的过程中,我和他,该如何培养正确的习惯、行为和思维方式?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发现,他的观察和学习能力非常强。我身上哪怕是一点点的坏习惯,他都能很快学会并放大。于是,我逼着自己不断地进步。他从内心上是敬畏我的,因为他能看到我做事的态度,也看到我为了做好一件事而反复斟酌、全力以赴。他常常讲,希望长大后和我一样,可以每天吃饱饭,节假日出去旅游。
回想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我的父母十分重视我的学习。在我读书的时候,他们从不看电视,也不会出去打麻将,家里总是安安静静的。因此,我清楚地知道,学习是最重要的事情。
他酷爱一个名为“我的世界”的游戏。在是否允许他玩这个游戏的问题上,我十分犹豫。我明白电子设备对他的成长不利,但我又不了解在他这个年纪合适的消遣方式。坦白地说,“我的世界”是一款不错的游戏:他能够在一个虚拟世界里去创造自己喜欢的城堡、山川、河流,以及一切他喜欢的东西。我小时候也喜欢同样的游戏方式,只是那时候没有电子设备,我用的是积木和贴纸。
我同样很纠结,我是否该不断向他强调“起跑线”的重要性。我受到的教育是一朝落后,永远落后。因此我一旦遇到一点不顺利,就会焦虑。然而人生不可能总是处于顺境。我是否应该告诉他,当大家都在试图抢先跑出去几十米、或者都在训练那种强调爆发力的短跑时,我们不妨练就百折不挠的勇气和足够的耐心。
勇气和耐心能够帮助我们不断坚持地跑下去,即使跌倒,也能不断爬起来。就如《见识》中写到的:如果我们能够一边跑,一边欣赏路旁的风景,那就更好了。
18年10月5日,宜昌,写于旅行途中。
本文作者万学凡,ThoughtWorks首席咨询师,武汉。作者保留本文一切权利,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