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而外,人和产品包括五个层次,前两层属于浅层关系,后三层属于深层关系。
第一层——感知层
一个产品的设计、质感,一个人的身材、相貌、口音、穿衣风格,都属于最外层的感知层。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
每个人都生活在角色里,并被角色驯化
银行职员、军人亦或公务员,每个职业的人身上都或多或少会留下角色的痕迹。基于表面感知、基于角色化的接触,是非常浅层的关系。
职场中同事之间的相处首先就是角色的对接,你们所谈的内容、所了解的东西都身上深受到角色的控制与束缚,因此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是片面的。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
每个人的资源结构层都是不一样的,它包括了一个的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多数人都会同处一个角色,但由于精神资源和人脉资源的不同,在资源结构的推动下,不同的人会朝不同的方向发展。
优秀的产品经理不能只抓表面数据,看一个人也一样,如果只基于感知层和角色层进行交流,或者仅根据存款等表面数据进行判断,那这个人是无法与他人建立深度关系的。
第四层——人的能力圈。
第五层——一个人的内核,就是他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
存在感之于人就像生存之于动物意义,是触发情绪和推动行动的开关。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也就是关于他对自己存在的意义是如何感知的;在什么情况下,他的存在感能够得到充分满足?什么时候会让他不爽或烦躁?
每个人对于存在感的需求不同,多数女孩在关系中找到存在感就会满足,而男人除了关系中的存在感,还需要在职场、在行业中、以及社会影响中看到自己的存在感。
当一个人处于奔波、焦虑、不安状态时,说明他的存在感还没有得到满足。由于拓展能力圈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当一个人的存在感得到满足时,就不会再去扩充自己的能力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