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是会循环的。
去年在《奇葩说》上第一次听到黄执中讲这句话,很震撼。震撼之余,我一直在想怎样能阻止悲剧的循环?
黄执中当时举了几个例子: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会使用家庭暴力,被重男轻女思想伤害的女孩长大以后通常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受婆媳矛盾困扰的媳妇在成为婆婆之后继续产生婆媳矛盾。
这些或大或小的悲剧在生活中一再的循环,为什么?
黄执中讲了一个原因:人是一个必须心安理得的物种。一个东西无论你有多讨厌,只要你对它无能力改变,那么久而久之,你为了摆脱心中那种无力感,你为了每天晚上睡觉能够心安理得,你就会试着说服自己,这没那么糟。
这是人为了让自己能够比较舒服地活下去,进化出来的一种将自己的处境合理化的能力。
可是问题出现了:人一旦将自己的一些处境合理化,当他再次面对相同情况的时候,他就很有可能去重复这些处境中他人或者自己的行为。比如一个孩子在家庭暴力的环境中长大,当他长大以后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当他的家庭面对矛盾的时候,他的做法极有可能是重复家庭暴力,因为在他的成长的过程中他已经在心里将家庭暴力合理化,在潜意识里没有认识到这件事情的错误所在。
这就是悲剧的循环。人一旦将某种悲剧合理化,那么就很有可能重启这样的悲剧。
阻止悲剧的第一步就是要认识到悲剧的不合理性,认识到其错误性。即使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某种悲剧,也不要把这样的悲剧合理化。如果你内心始终不对悲剧妥协,那发生在你身上的悲剧就只是人生中众多经历的一种,你终有一天会跳出这个悲剧;可是一旦将悲剧合理化,内心慢慢的去接受甚至是认可悲剧的发生,那么你整个人生将会因为循环这个悲剧而最终成为一场悲剧。
电影《毁灭之路》讲的是杀手迈克尔带着自己的儿子为了活命和报仇与一个黑帮斗智斗勇的故事。在影片末尾,几乎取得胜利的迈克尔由于忽略了追杀自己的杀手而被枪杀,这个时候他十几岁的儿子站在门口拿着手枪对着杀手,在几番犹豫之下没有扣下扳机。杀手在背对迈克尔的时候被奄奄一息的迈克尔用手枪打死了。小迈克尔在父亲的眼中看到了父亲唯一的恐惧便是自己步其后尘,因此从那之后他再也没有碰过枪。影片的结尾,小迈克尔开车回到了曾经收留过自己的一户农民家庭,开始了一个属于正常孩子的生活。
小迈克尔是一个跳出悲剧的人,而使他跳出悲剧的力量便是父亲对自己的爱和自己对父亲的爱。
爱会让人感受到自己生活的意义,会让人产生追求更好生活的愿望。一个希望生活变得更好的人,自然就会产生改变自己的力量,这种力量正可以帮助人们跳出悲剧的循环,去终止一个悲剧,开启一种更好的生活。
当一个人经历过悲剧,他的内心会产生怀疑,阴暗,他会接受并且重复所经历过的悲剧来求一个心安理得。他的内心会缺少爱甚至是充满恨。
爱永远要比恨有力量,爱会让人的内心产生高尚和美好的感受,让人不至于苦苦追求心安理得;爱会让人拥有对更好生活的渴望,这种渴望会让人有力量反思自己经历过的悲剧,并从反思中获得跳出悲剧循环的力量。
这是一个很浮躁的时代,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悲剧在发生着,循环着。一个真正有意义的人生,是在认清楚悲剧的事实之后,不被悲剧所笼罩,用他自己的力量去开启一种新的远离悲剧的生活,而爱是产生这个力量的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