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同样,班级管理也需要仪式感。其实,孩子们的心里都有一个班委梦,每个孩子都希望成为班级的主人。于是,我就根据我们班的实际需求制定了20多个岗位,像早读管理员,这个岗位我安排了两个人,他们需要根据早读课程表,提前询问任课老师早读的内容,然后监督大家朗读和背诵。然后一位走到同学身边去提醒,一位在黑板上记录早读优秀的同学,一前一后,配合默契。优秀早读同学的板书记录,是一种非常好的视觉提醒。人的行为受环境影响非常大,我们都知道破窗效应,一辆街边废弃的汽车车窗被打破,接下来会有更多辆汽车的车窗被打破。最开始那扇破车窗,是一个诱因。班级的垃圾桶边上有一些纸屑没有被及时清理,接下来会有更多纸屑出现在垃圾桶边上。从某种层面上讲,人的行为可以被环境暗示。
积极的暗示产生积极的行为,消极的暗示产生消极的行为。古人讲的,要防微杜渐,也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还设置了桌椅管理员、黑板管理员、展台管理员、空调管理员等一系列职位。因为我们是新组建的班级,起初并不了解学生情况,所以这些职位都是通过毛遂自荐和推荐产生的。可是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有些同学并不称职,工作中有懈怠心理,于是我结合道法课第二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主人》,开展了班委竞选活动,先是一分钟演讲,接着全班投票,选出了我们新的班委成员。这些出自于学生自己选的班委成员,大家更愿意去信任和拥护、服从他们。为了强调仪式感,我让新班委进行入职宣言,最后给他们发了定制的工作牌,把名字和岗位写在工作牌上,这样的仪式感相信没有一个孩子不心动。
但光有仪式感还不够,班主任要刻意将班委的责任放大,通过仪式感激发责任感。比如上周我们班的朱俊泽又忘记了课间安全规则,和班里另一个同学在走廊玩起了“叠罗汉”的游戏,我在教室里喊课间管理员出门去看看,课间管理员拉开他们,还顺势教育了一通:“这样的游戏很危险,下次被我抓到就要扣分了,现在罚你们去座位上看书。”我只是个旁观者,让班干部全权负责。让每一个孩子成为班级的主人,孩子们的自觉性自然也就提高了。
对于个性学生的管理,我是借鉴了魏书生老师的经验。我是魏老师的忠实粉丝,他在处理问题学生的绝招是跳出自己看自己,引起自己逗自己。我最近一直在尝试:如果学生出了错,而这件事不能忍,需要教育时,先不急着批评,而是准备一张反思说明书,这个说明书一共设置了四个问题“你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后果或危害是什么?今后如何做才能避免此类后果?”他在填写这个表格的过程中,会一步步反思自己的行为,那么我就不需要多做说明,只需要看他的疗效。最重要的是如何改?这个过程就是自己斗自己,自己批评自己,自己治疗自己的过程。当然,学生可能写不到点子上,就需要我们来引导。比如我们班有个同学上课老走神,我让他填写反思说明书时,他在为什么这样做这一条写的是:上课容易想其他事情,所以就走神了。这明显不是原因,也没有自己斗自己。我就引导他:这不是原因,是结果。走神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想其他事情?他又写:因为思想松散,觉得走会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后来就养成习惯了。所以后面怎么避免这样的结果就写道点子上了,这比以前苦口婆心的提醒或者严厉批评好用多了。这样减少了我们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因为我们是和学生一起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