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维密大秀将登陆上海,维密官方也首次进军中国选拔维密天使,于是有了《天使之路》这档综艺节目的应运而生。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么这个由最初的三十个,到目前的十几个女人参与的节目更是给观众呈现了一场波涛汹涌的“宫斗”大戏。很快,撕逼、心机、塑料姐妹花、排挤、退赛等词就成了《天使之路》的关键词,这成了这档节目的看点。
于是大家看这档节目,看的不仅仅是模特的美了,而更多的成了看热闹。
我是冲着好身材来的,却在别人的热闹中,看到了可供自己沉静思考的几个点。
01
美不是一种标准,而是一种姿态。
就像花有成千上万种,每种都有其独特的美,这不仅仅是因为花型的差异,更是在于各自有其绽放的姿态和时机。
《天使之路》里的模特长得各有特点,但是用传统的审美标准来度量,却不能算得上是美的。但是毫无疑问,她们又都很美,她们的美,美在有光彩。她们的美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感的。不管在台下有多么的紧张,但是从踏上T台,甚至是从开始走起来的那一瞬间,她们就开始了绽放,那种自信泰然,骄傲从容,仿佛全世界尽在掌握的力量感,流光溢彩。
所以美不仅仅是精致的五官,也可以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还可以是自信、张扬的个性。
美,不是复制,而是定制。
我们都知道维密走秀不同于其他走秀的是,维密模特不会板着一张酷酷的T台脸,她们展现的是一张洋溢自信的笑脸,用热情、爽朗的美感染着每个人。
这样的美才具有生命力和穿透力,也是我们可以学习和塑造的美。
在《天使之路》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选手们日常健身锻炼的情形,用“刻苦”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所以我们在艳羡别人好身材的同时,也要深刻地明白,“美是需要用努力来换取的。”
每个维密天使,都有一段为了备战维密而疯狂健身的历史,没有维密天使会追求瘦弱的病态。红遍社交网络的平板支撑和马甲线潮流,也来自这群自信的维密天使。
如果没有生就一副傲人的皮囊,那就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变美吧。我们没办法改变自己的基因,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姿态,创造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美。
02
认可可以争取,但是没必要计较
节目组这次请来了三个重量级的评委,他们分别是维密选角导演JohnPfeiffer、维密时尚造型师Zanna Roberts Rassi,以及维密御用摄影师Russell James。三位评委的喜好和评分标准时常让选手们摸不着头脑,评出的分也是任性。
在最近一期的T台初体验中,John给了Naomi给出了9分,Russel给了5.5分,对于同一个选手,这样大跨度的评分时常会有。
储镒恬在走秀的过程中有一个甩头动作,John因为这个动作,给出了8分,而Zanna则说,除了这个甩头,我都喜欢,最终给出了6.5分,Russel觉得这样的练习和模仿是专业的表现,所以给出了9分的高分,储镒恬在接受采访时不由感叹,真是Russel心海底针啊。
在第四期武侠摄影环节,张桐的照片被选手和中方摄影师一致认为最美,却在评委处得到了最低分。
所以我想说的是,别人的认可,我们可以在乎,可以去努力争取,但是努力过后依旧是没有得到,也不要一味地去否定自己,看看自己学到了什么,有什么进步,问问自己满不满意也很重要。因为他人的认可多多少少带有其个人的主观色彩,这也是认可的比赛都有不止一位评委的原因。
失去评委的认可,会输掉一场比赛;但是如果失去自我的认可,输掉的则可能会是整个人生。
他人的意见是用来参照的,不是用来服从的。自己的人生,还得自己做主。
03
攻击性是不自信的一种表现。
吴月与陆祺桦之间的“恩怨纠葛”,可以说是《天使之路》最大的看点之一了。吴月最初对陆祺桦是看不上的,但是没想到这个自己看不上的人反而赢得了三位评审,还有导师奚梦瑶的认可,而且在与自己好朋友王艺的PK中胜出,先一步住进了天使公寓。
这时候看不上就变成了看不顺了。
在陆祺桦晋级,吴月的好朋友Nana离开的时候,吴月的看不顺就变成了看不了了。吴月在自己眼睛里扎下的这颗“眼中钉”,已经磨得她无法忍受了,所以她发火了。
吴月说,陆祺桦,从我见到你的第一刻起,我就想让你走,甚至想让你滚。
陆祺桦说,吴月说,想让我滚,我知道这里想让我滚不是一个人,所以对不起,我滚的有点儿慢了。
自此,网上声讨吴月的声音四起,同情支持陆祺桦的人也迅速发声。
其实在我看来,这两个人都是可怜人。她们都具有攻击性,吴月是进攻的攻击性,陆祺桦是防御的攻击性。
吴月好胜心太强,所以她会极度自信,又会极度自卑。她会因为太想赢,而不自觉的患得患失。突如其来的异军突起,肯定会触发她的防御体系,让她感觉到危险,因此产生的焦躁不安,让她有了攻击性。这实则是向外转嫁内心慌乱的一种表现。
陆祺桦呢,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所以首先表现出了“讨好型人格”特征,在赢得王艺之后,她显得不知所措,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开心,却表示了更多的担忧,她说,我不想看她们因为这些事,恨我、埋怨我怎样。但是往往是越小心翼翼,越是容易出错。
你不去care,别人才没机会落井下石,这就像是人际关系上的“破窗效应”。
没能努力融进去的陆祺桦,之后就索性主动远离,以此来让自己看似有主动权,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在大家给她过生日之后,她说,我希望我以后每次过生日的时候,不要有那么多的假人在我身边,以及我的生命中少一些假人和黑粉,谢谢。
陆祺桦以一种拒人千里的姿态,为的是不再被他人拒之于千里之外。她不愿心平气和地接受大家,我想主要也是因为怕不被真正地接受。
有时候,不愿相信,往往是因为不敢相信。
这样的防御也具有攻击性,让人走不近。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和事件里,我们会受伤害,但是只要我们还能前行,时间和经历会慢慢把我们医治,并结成坚硬的茧,让我们免于再次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