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那么期待一所学校,这所学校面向准父母们。每天都有常识课、理论课,可以实操可以提问,老师经验丰富,然后顺利毕业的人,才能当爸妈。可惜,不存在这样的学校,于是父母们无证上岗,要么复制自己的上一代,要么撒手不管,然后孩子大了,来一句,“我都说了,他就是不听啊!”好像这样就没有责任了似的。
工作十几年,年年都会遇到这样的家长,“老师,你说说他,他就听你的.”怎么可能,你说了十几年不管用,搁老师这儿三年就能管好吗?《国际歌》教导我们“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那么,怎样做呢?集我18年当老师的经验和十年当妈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身教
不是你自己一定要成名成家,胡适的妈妈也不认识几个字,可是胡适拥有几十个博士头衔。身教,就是自己要先做好。比如说你想要孩子读书,那么你就捧起一本书;你想要孩子不流连在电视机前,那么你就不要玩游戏停不下来。
孩子的成长过程,有很大一部分是模仿,同处一室的家长自然是最佳的模仿对象。胡适的妈妈不会教他读书,但她隐忍大度换来大家庭的和睦,这是无声的教育。
二、陪伴
经常见到这样的家长,一来学校就痛哭流涕,咬牙切齿地哭诉孩子爷爷(奶奶大娘姑姑等你能想象到的各种亲戚)对孩子的溺爱,并云:“都是他惯的,否则……我后悔啊!”悔之晚矣啊!
就连我们养个宠物都要从小养起,何况人乎?如果孩子青春期之前的生活,你没有参与,那么之后你想干预估计也是无效的了。亲情不是只靠血缘来维护。没有共同战胜过困难,没有一起分享过快乐,甚至你不曾为他精心烹饪过一道菜,家长,你凭什么要求孩子服从?
所以,请千万在青春期前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否则一切将无法挽回。
三、约束
我见多了“天王第一,我第二”的孩子,成才者鲜矣。胡适的大哥知道吧,官二代,可谓拿了一手好牌。但他抽大烟,赌博,借高利贷,败家子的典范啊!目中无人,无视规则,纠其根本是放纵。不是有一篇文章很流行嘛,《你现在不教育孩子,总有一天社会会替你教育》。可惜,我们的家长们却总是忘了这一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端看你如何教导了。约束孩子,就是为了让他学会自控。孩子终归要在群体中生活,不学会自控,怎么与他人相处呢?
总之,一句话:做最好的自己,陪伴成长,爱中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