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庆幸在开始上开学第一课的之前读到了陈宏杰老师朋友圈里的关于华应龙校长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的文章。那篇文章从名字开始就非常的吸引人,叫《像老朋友那样叫出孩子的名字》。开篇记者问到,什么是成功的第一课,华校长说:“如果下课后,学生有这样的感觉——老师的言谈,令人如沐春风,那么非常高兴地祝贺你——你的第一堂课成功了!”看似简单的一段话,但做起来真的没有那么容易,“如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犹言和高人相处。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比喻沉浸在美好的环境中,形容心情愉快舒服。 也就是说,上完这第一节课,就让孩子能够欣赏你,喜欢你,既有知识的获得,也要感觉轻松开心。这其实也是我们每个当老师的人都想看到和做到的。临近开学的这几天,我也一直苦于如何开好这个头,当面对陌生的孩子,我该如何走进学生,让学生感到亲切?
读完了华校长的描述,真的让我豁然开朗。我用“衍名”的方法熟悉
学生。每接一个新班,他都会用心地尽早记住学生的名字。拿到学生名
单,他会把新学期的练习本,练习册工整地写上学生的名字,再对着家校联系单,猜想学生名字的由来,就像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那样记住学生名字。比如学生叫“罗疏桐”。他说:“疏桐,你是夜里出生的吗?”罗疏桐摇摇头说:“我不知道。”"他的眼睛里写满了疑问:“您怎么知道我是夜里出生的?”“我记得苏东坡的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那是写夜景的,所以,我想你可能是夜里出生的。”"罗疏桐微微地笑了:“我回去问我爸爸。“再如,一个名叫“陈京京”的学生起立后,他问:“陈京京,你是在北京出生的,是不是?”“华老师,你猜错了。我妈妈怀我的时侯在北京,生我的时候在南京,所以我叫陈京京。”同学们哄堂大笑。笑声中,“陈京京”这个名字印象深刻。在老师的“衍名”中,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全班同学会觉得:“点名还这么有趣!”这虽是雕虫小技,却很能拉近师生距离。还可以让学生毫无顾忌地说说,对老师有什么希望。他们会说,別拖课”“作业少布置一点”“不要太凶”“希望你上的每一节课都能十分有趣”。当然,不能忘了,老师也要谈谈对学生的期望。
看到华校长的这些用心的做法,才真正的看到自己的差距。名字在我们每个人的眼里都只看做是一个代号,一种工具,从来的没有从最细微之处研究过我们的孩子,去了解孩子,而正是这些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东西如果能用好,能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借用了华校长的这个方法,上课之前把每个孩子的名字认真的查出了它们的内涵和意义,因为自己的学识和文化底蕴并没有那么深厚,还是花了一定的时间把它们都背了下来。开始上课了。说实话,自己上了这么多年课了突然间紧张起来了,可能是加入了自己一些不擅长的东西,还有那么多老师来听课怕出错,所以有了这样的情绪反应。其实到了开始上课了,我还不知道该怎么把对孩子的介绍穿插进去,如果上来只是对孩子名字介绍略显尴尬,而且毕竟是数学课,缺少些数学味道。当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在涂黑板上奖励的小星星时,我灵机一动,可以用这个作为课堂的一种夸赞孩子的方式,用这种方式我想不但能拉近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让孩子们对我们今天设计的活动积极的参与,我相信我设计的课堂游戏只要孩子走进来了就一定能够感兴趣,从而喜欢上我这个学科。
真的如我所料,在与孩子们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一点一点的被我调动起啦。我记得我提出第一个互动问题的时候只有张翌晨小美女举了手,而且回答的非常有条理,它话音刚落,我就说:“翌晨,听到你的回答就像听到你的名字一样,像早晨的太阳一样让人感觉满足和舒服,你一定是早上出生的吧?“翌晨微笑的像个淑女一样点了点头。“有了阳光的滋润,你生的如此叫人喜欢,谢谢你给大家开了一个好头!”听完我的话,我感觉翌晨很满意的坐了下来。当我做第二次互动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了其他孩子的踊跃程度高了很多,每一个孩子回答完问题,我都用他们的名字来做文章,一节课下来,我从孩子们眼睛里看到的是欣喜和满足。真的达到了像华校长说的那样——如沐春风。我心中暗暗的自喜,终于在短时间内让你们喜欢上我,喜欢上我的课了啊。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鞭策,鞭策我要不断的读书,不断的学习,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我想要的妙计;鞭策我要继续读懂我们的孩子,读懂他们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我绝对不做死板的教书匠,我要成为一名让孩子一辈子都怀念的幸福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