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有个男子名叫秦山明,是个书吏,为人和善,乡民们有谁需要帮忙的,只要他帮得上,就一定会帮,因而大家对他赞许有加。
秦山明有个哥哥,名叫秦山川,是个布商。父母早逝,兄弟俩相依为命。
后来,秦山川娶了王氏为妻。王氏脾气暴躁,凶悍霸道,时常因为一些小事跟乡邻们争吵,因而大家见了她都宁愿绕道走。
王氏过门仅一年,便嚷嚷着要分家。起初,秦家兄弟不同意,然而王氏日夜吵闹,弄得家宅不宁。
后来,秦山川拗不过妻子,秦山明也不想哥哥为难,只好同意了。就这样,秦山明独自搬到村尾的一间屋子居住。
一天,秦山明外出办事,回家时太阳已经下山了。走到半路,他感觉有人一直跟着自己。但他环顾四周,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秦山明不敢久留,便加快步伐往家赶。不料,路过一棵老杨树时,他突然被绊倒在地。
秦山明挣扎着坐起身,所幸并无大碍。就在这时,老杨树后突然闪出一位老翁。他一边急忙将秦山明扶起来,一边连声道歉。
随后,老翁阴沉着脸朝树后说了一句:“还不赶紧出来,向公子赔不是?”
只见一个大约五六岁的小男孩从树后跳出来,看着秦山明偷笑。
“你这孩子”,老翁瞪了男孩一眼,随即对秦山明说:“老朽一把年纪才得这一子,难免娇惯些,冲撞了公子,请勿责怪。”
“无妨,无妨。”秦山明说完,心中不免疑惑,眼前的老翁看起来至少八十岁,但儿子年纪却这么小。
小男孩顿时收起笑容,有些不高兴,他指着秦山明说:“你自己都快要死了,还管我爹多大年纪。”
秦山明大吃一惊,顾不上男孩如何得知他心中所想,连连作揖,请求老翁说明缘由。
老翁叹了口气,让秦山明跟随他来到一处小院,在院中最大的杨树上摘下一片叶子递给秦山明。
“紧要关头,切记握着这片叶子,随后找个东西躲在其后面,大约一炷香的功夫再出来。”
秦山明接过叶子,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连声道谢后便离开了。
秦山明每天将叶子带在身上,忧心忡忡。就这样过了两个月,但什么事都没发生,他心里才稍稍放松些。
说来也怪,这片叶子即便放了这么久时间,却依旧青翠欲滴,散发着一股清香。
一天,秦山明办完差事回家,途中遇到一位多年未见的旧相识,便相约到酒馆开怀畅饮。
酒过三巡,秦山明与旧识道别后,踉踉跄跄地往家走。晚风吹过,他酒气稍稍散去些。
快到河边时,秦山明发现今天的河边异常安静,连鸟叫虫鸣声都没有,四周一片死寂。此时的他只想尽快上桥,过河回家。
就在这时,秦山明突然看到不远处有一支队伍朝这边走来。只见一辆四轮马车华丽无比,骏马的鬃毛黑到发亮。
车前的士兵们穿着奇怪的服饰,旁边的侍女所持的宫灯,是秦山明从未见过的样式。
而马车上坐着的人,身穿华服,气势威严。秦山明不敢惊扰,便悄悄躲在桥下。
“大人,此处有水怪出没,方才惊动马匹,不慎扯断了车索,如今没办法过河了。”车夫小心翼翼地禀告。
大人冷哼一声道:“速取生死簿来。”
只见两个差役捧来一个册子,大人细细翻阅后说:“此地的秦山明死期正是今日,你们去取了他的脚筋来做车索即可。”
桥下的秦山明一听,吓得酒都醒了,急忙一手掏出那片叶子握着,一手捂住自己的嘴,不敢发生任何声音。
差役行礼后,转身离去。大约一盏茶功夫,差役回来请罪,声称找不到秦山明,不知他藏身何处。
大人不信,亲自往远处望了望,随即说:“果真寻不见。既然如此,去寻秦山川之妻,她凶悍霸道,死期就在明日,提前取她的脊筋来用。”
差役得令离开,不一会儿便拿着一条白色筋索回来交给车夫。很快,一行人继续出发,顷刻间消失不见。
秦山明握着那片叶子,看了看,随即收好往家走。
第二天,秦山明听说嫂子王氏突然卧床不起,奄奄一息。他思虑片刻,便到哥哥家走一趟。
王氏得知秦山明来了,让丈夫将他叫到床前,说出实情。
原来,昨夜差役来取脊筋,告知秦山明和王氏前世都是士兵,因抢了一个寡妇家的粮食,导致寡妇母子二人饿死,因此大罪,秦王二人今生必定要受抽筋之苦。
但秦山明今生做了书吏,乐善好施,因而最终免了此祸。王氏说完,便没了呼吸。
而后,秦山明再次来到老杨树旁,答谢老翁的相助。
后来,秦山明娶了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一年后便生下一个儿子,一家人过着安稳幸福的生活。
改编自《民间故事》。关注@心言笑语 一起听故事,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