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此四书也。《大学》《中庸》如房屋之骨架,《论语》《孟子》如其墙户牖。孔子最大的贡献是把春秋以前的文化做了归纳整理,以便于后人学习传承,内容就是六经:《周易》《尚书》《诗》《礼》《乐》《春秋》,而《乐》未能存原貌,故后世总言之四书五经。
孔子之言为《论语》,儒家修身之法见《大学》曾子著,《中庸》子思著,孟子受教于子思,并著《孟子》,四书之言皆论六经,故六经乃中华文化之本也。
今日所想谈者,浅析阳明先生四句教与孔门心法。子思之《中庸》把孔子的仁中恕等道德理念上升为诚的天人合一哲学范畴,而后孟子将其发扬光大。此为本。而阳明先生四句教首句:无善无恶心之体,说的就是人的天性,第二句是有善有恶意之动,是说人的自性,第三句知善知恶是良知,是人的神性,第四句为善去恶是格物是说天人合一的能动性。其根源于四书。可用一个诚字一言以概之。
然则如何修行四句教呢?我们发现并非像金庸先生里的武侠小说那样,得到武功秘籍就可以一下子称霸武林了,还需要找到法门修炼才可以呀。 鄙人认为可以对四句教的修炼分为三个阶段:外求,内修,自由。所谓外求,就是吸收基础知识阶段,这个时间需要充分吸收大量知识,修炼培养自己独立的完善的思维框架。第二阶段内修,等具备了基本储备之后,则需要内观锤炼,想当年六祖隐16年乃出,就是内修的过程。《太极拳经》里说,“招熟而懂劲,由懂劲而阶级神明”说得就是这个阶段。第三阶段是自由,王阳明何以能儒生带兵打仗,何以能以少胜多,皆源于此。六祖能一花开五叶也是内修之底蕴深厚之故也。故王国维讲做学问三个阶段:其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其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以此观之,外求,内修,自由实乃有志者必须面对的境况。
何谓心学?以诚心求学,以知天地万物为一之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足矣。繁言之就如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后世开太平。用我们当代的话来概括: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