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思:从原来的知识中得出到新的想法,才算弄清了这件事。
怀瑾说:了解过去事物的演变,就知道未来事物的发展,因为之前的历史可以借鉴于当下。可见,我们若以此为师就可以学到很多。
https://www.xyyuedu.com/zhuzibaijia/lunyubiec/32999_5.html
钱穆说:温,温燖,用慢火烧熟食物。故,旧闻;新,新的感悟。有心得,说明自己对此有了习得和理解,融汇贯通,所以可以传授给别人。反之,若所得的新事物并非出自于己,不过是贩售别人的学问,而没有透彻的理解,不够传授的资格。
http://www.guoxue123.com/new/0001/lyxj/003.htm
朱熹说:温,反复探索。故,旧闻。新,新得。从旧闻推出新得思想,则有了真正深入的理解,所以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如果内心没任何体会,所记的知识总归是有限的,所以不能够成为别人的老师。
http://www.guoxue123.com/jinbu/0401/01lyjz/001.htm
总结:
相同点:从过去的故事和之前的思想中,靠自己推知、体悟于学于教都很重要。
不同点:
1.“知”的“新”是:南怀瑾认为指未来事物的发展,钱穆和朱熹认为是自己的心得和理解。
2.“师”的意思:南怀瑾认为,有学习过去的历史的意味。钱穆和朱熹都同意指传授知识,成为别人老师。
后评:
只是把知识记在脑子里,而不能自己理解运用,那么这个知识对自己而言一定是浅薄而有限的,更不用说再去传授给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