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解释道:“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极言大寒之冷。这个气节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期。
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是一个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宋人邵雍有诗云: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虽然在冬至节气,是北半球太阳高度最低的时候,但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却是在冬至节气以后的小寒、大寒节气,尤其是大寒节气。这是因为冬至节气以后,太阳光的直射点会逐渐的北移,但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始终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始终处于散失的状态,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因此冬至之后,北半球的温度还在持续降低,在大寒节气时段温度降到最低。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南北地区在气候上有很大的差异。根据中国常年的气候数据统计,中国北方地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间段是在每年的公历1月中旬(11日—20日)。每年的小寒节气从1月5—7日开始,一个节气约15天,中旬恰在小寒节气之内;因此,对北方大部地区来说,小寒冷于大寒。但对于南方一些地区来说,却是大寒节气时最冷;大寒节气一般从1月20—21日开始,公历1月下旬恰是南方一些地区全年中最冷的时段。民间有“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语,正说明大小寒节气的这一特点。
因为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所以过了大寒后,便是立春节气,即冬去春来,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在中国一些地方,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如除旧布新、制作腊味以及祭灶、尾牙祭等。尾牙祭,亦称“做牙”、“做牙祭”等,民间有做完牙祭后全家坐一起“食尾牙”的习俗。今天流行的年尾“年会”,便是“尾牙祭”的遗俗。
而春节恰在立春前后,大寒一到年味渐浓,这期间,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腊味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