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都没有考虑过我会有价值。这或许和我一贯的不自信有关系。要不是庆民出了这样一个题目,我大概很难去把自己和价值连在一起。
即使已经不得已要面对自己是否有价值的问题,我都还不愿去想。于是,我仔细地去搜索,在我的生命中,谁曾留下过他们的价值,那他们就是我学习的榜样。
当然,首先是我的父母,是他们创造了我。在我出生的年代,正是计划生育抓得最紧的年代,也是重男轻女思想依旧盛行的时代,爸爸妈妈作为有工作的人,毅然决然地只要了我这样一个女儿,并给了我最丰厚的爱。在我小时候的好几张家庭照片里,我的堂哥堂妹表哥们都光着脚丫子,脚趾搓捻着羞涩,只有我穿着漂亮的小凉鞋,背着洋气的小书包。在我成长的年代,很多人都辞掉工作离开家乡投奔到改革的浪潮下海去,身边多了许多留守儿童,而我居然能幸运地一直受到父母的陪护。我想这就是父母对于我而言最大的价值,虽然我最终有负于父母的期望,但他们并未奢求过多,依旧因我的安宁而满足与快乐。这些年来,我从父母的婚姻里,从他们的家庭里学会了成长,长成我这样一个安于满足的姿态,有时候我想,这是我的困惑,但更多的时候我又觉得,那是人生最大的赐福。如果一个人除了家庭一无所有,至少我们可以认真做一次父母,因为能为孩子搭建一个经得起风吹雨打的窝,并保持微笑迎他归巢,那也可以成为我们最大的价值。
幸运的是,在我的成长经历里,遇到了好几位对我影响深远的老师。我小学时的伯玉老师和永德老师夫妻,初中时的敬超老师等好几位老师,高中时的朱丹老师,大学时的俊瑛老师,还有我工作后的元成老师。每一步,总有让我温暖的回忆。比如我上初中之后,我的小学老师辗转送我的词典;比如我的初中老师至今珍藏着我的日记;比如高中时课堂上看课外书看得掉眼泪却和老师对视的尴尬与温暖,比如大学时被俊瑛老师逼着看完一摞摞书时的成就感,但最终留下不曾在她弥留时探望她的遗憾。有时候我自己作为一位老师去想,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毕竟少数,留下的故事也并不多,而所有穿透岁月的故事好像都只是生活琐事而已,只与那一刻的真情有关。而我又给我的学生留下了些什么?并没有什么,或许就是岁月深处的遗忘而已。唯有一次,我自己却还记得,记得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个高三的男孩,高一时我曾带过他,他正要去北京参加北京理工大学的保送生考试,男孩子居然从兜里掏出一篇他抄写的我的文章《我为什么到山西来》,并告诉我,他常常阅读和抄写我的文章。那一瞬间,真是百感交集。想到其他的孩子到北京考试都是父母前护后拥的,而这个男孩子却自己坐着公交车去车站,再自己坐着火车去北京。我连忙到公交车后座找建文要了些钱(身上钱也寥寥)送给他,作为老师给他的一点盘缠。可惜我已经忘记这个孩子的名字了。或许他也已经忘记了这事。我常常怀旧,却又总是这样健忘,尤其不喜欢和过去拉扯不断。但我就是感觉,那一瞬间,我有了点价值。
今年过年,哦,其实已经是去年过年,我回到四川老家,离开家时,木瓜花开,杜鹃花开,樱花也已绽放,只有腊梅已经开始凋谢了,想起那时候每次回到家乡,都要为我北方的孩子们带回礼物,有时是竹叶,有时是腊梅,记得有一次为了寻找腊梅,找遍所有的花店无果,最后还是在成都的公园得遇偷摘了一些,那时的孩子们都说将要拿这来作为他年见面的信物。花终要谢的,竹叶也终要干枯,岁月终将被遗忘,但那种温馨的记忆我却再也创造不出了。或许是我钝感了,钝感的我怎么会有价值呢?当我看望我的老师时,我觉得自己身上还是缺少光,缺少了照亮他人的光,而这光,就是我的价值。
当然,还有我的朋友们。远处的,身边的,我就不一一例举了。我从他们身上感到,我们即使始终平凡,却依旧有着珍贵的价值。而这种价值与功用无关。或许正是因为没有功用,才显得这样有价值。因为不图功用,所以我们用心。
那这世上是否会有负价值?想起庆民说的一件事,学生问他是否有负价值的东西,庆民想了想,说:“对于我而言,酒就是负价值的东西。”那人呢?会不会也有负价值?会不会陷入别人宁愿给你“掏钱”打发走也不愿意接触的窘境?我们在别人的生命中是否也扮演着“负价值”的角色而不自知呢?
或许有的。而这需要我们时刻自省。或许是我们自身成为负能量的时候,尤其当我们企图伪装的时候。因为这样的人,我们也试图要逃离。
这几天,被观看了一些事情,富超提醒我要慎言。其实寒假看《苏轼传》时,我也深刻自省了,有时候言多必失,定会让自己成为负价值的人。何况,我本无心,他总有用,并非人人值得吐露真心,而且这种用心超出我原有的认知。我自然相信,少言多做才会少些烦恼,才会节省我的精力;我还相信,真诚地专注于自己要走的道路,或许才能创造出自己微乎其微的一点价值。
在武志红心理学上,谈到父母对孩子的鼓励,说到:有些父母嘴上总鼓励着孩子,心里却是质疑的,却还批评孩子:我不是相信你吗?你还做不到!李游也说,一个人真实的声音是会被对方听到的,不管你说的是什么。我对此深信不疑。所以,不必企图有用而无心的言行,那样难以获得别人的信任,也难以真正做成好事,更不会真正创造价值。
事可做大可做小,原理却是相通的。无(功)用而用心的执着,才能创造一点价值,毕竟,我们唯一的价值是对别人的影响。倘若汲汲于自我的功利,对他人影响又将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