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一书,自从问世以来,所烙之印痕莫右于一“奇”字!
金圣叹为明末清初最著名的小说戏曲评点家,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贡献卓著的理论大师,金圣叹将水浒和庄子、离骚、史记、杜诗并列,称水浒为“第五才子书”,并断言“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还感叹道:“呜呼,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书;读书之乐,第一莫若读水浒。”又说:“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
胡适也在《水浒传考证》一书中肯定水浒乃一代奇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要超出左传、史记甚多。
水浒一书奇在何处?小沙弥怀林谨述中有说“《水浒传》虽小说家也,实泛滥百家,贯穿三教。鲁智深临化数语,已揭內典之精微;罗真人、清道人、戴院长,又极道家之变幻;独其有心贬抑儒家,只以一王伦当之。至于战法阵图,人情土俗,百工技艺,无所不有,真搜罗殆尽,一无遗漏者也。”当一部小说能囊括诸子百家,不稂不赘,如何不称之为奇呢?
既是杂谈则非谨述。以上是笔者阅读过程中,为求甚解求索翻阅得来,现原封摘抄过来,以装点粗文篇头。
相较于其余三本书,《水浒传》在笔者看来是最乏味的一本,谈不上喜。它的故事线非常丰富,洪太尉误走妖魔引出全篇故事,晁盖七人劫生辰纲梁山聚义第一小高潮,接下来直至第七十回便是天罡地煞各路奔来直至梁山聚义,之后便是108将反佞臣,破大辽,攻田虎王庆,败方腊归朝。可是在描述过程中采取了同样的叙事结构,让学识粗鄙的读者读来两三篇便心生倦意。腐言多之无意,凡说水浒,则离不开个性鲜明、津津道哉的108天罡地煞正偏将,小子当亦绕不开这一玄关,更不敢妄续幽冥之录。
初读水浒之际,曾与吾兄探讨谁是第一武功高强之将,吾兄毫不迟疑舌指林冲,而小子则更倾心二郎武松。幼年之时,不识文字,于黑白屏幕中偶观武松打虎一幕故事,不论是三碗不过岗的蛮气,还是吊打白额虎的霸气,深深的在我世界里诠释了何为勇,甚至直到幼学之年都以为《水浒传》别名“武松打虎”。武松于书中笔墨集中在介绍出场来由的那几章,之后鲜有描述。但就那几章故事,确篇篇经典,章章都被后世择出来单独成册,编曲排戏。更是让路人甲乙丙广流于世:潘金莲、西门庆、武大郎、王婆、蒋门神等。其实关于武松之勇不必多说,即使大字不识的人也能说出一二来,武松的自律、智慧更是令我啧啧称赞。在书第二十四回写:
那妇人在楼上看了武松这表人物,自心里寻思到:“武松与他是嫡亲一母兄弟,他又生的这般长大。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后则有两首诗描写到:
叔嫂萍踪得偶逢,妖娆偏逞秀仪容。私心便欲成欢会,暗把邪言钓武松。
可怪金莲用意深,包藏淫行荡春心。武松正大元难犯,耿耿清明抵万金。
这便把潘金莲嫌兄喜弟的邪心描写的深刻露骨了,可武松的反映如何呢?
武松睁起眼来道:“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廉耻,为此等的勾当。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得是嫂嫂,拳头却不认得是嫂嫂。”
如此一番激昂恶骂把一个铮铮铁骨,谨遵仁义礼孝的男子汉形象塑造到极致,当真让我们读来热血沸腾,恨不能取而代之。之后还有醉打蒋门神,虽然不一定是惩恶扬善,但也能体现武松重义气,讲诚信及英勇的一方面。
宋江,及时雨,呼保义,宋公明,谈水浒绕不开的便是及时雨宋江。施公整理中用墨最多的人物,却也是让我极难存好感的人物之一。
宋江,出身乃是郓城县的一名小吏,身材矮小,面黑如碳,无冲锋陷阵的本领,又无料敌制胜的计谋,除慷慨散财,倾慕好汉,自知之明外,无一描写能让人心存好感,却偏偏成为梁山之首,着实令人难解。
书中第十八回有描述:
“这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
这是难得的正面描写又能立其正面形象的文字了,不然你瞧文中描述他逢人便让头把交椅,忍痛甩锅唐牛儿使其发配充军,计赚卢俊义上山却大开杀戒,嘴中念着不伤百姓分毫却无底线纵容杀人魔李逵于身侧,特别是把扈三娘配给王矮虎这个败将强盗,着实让我唏嘘扼腕长叹可怜。也许是感觉以宋江能力当哥哥统领梁山好汉,实在难以逻辑说通,便有第四十二回,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强行赐予三卷天书,拔其高度。当读至此处,笔者便想,终是主角光环开了挂了,可以尽显英雄本色了吧!谁可知,但凡需要运筹帷幄宋江便一句:“得亏军师高见”。但凡有飞沙走石使妖术,宋江便一句:“得亏吾师高法”。即使是斗阵法,也需要朱武在旁指点堪破,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在最后,宋江遭奸臣设计,服药酒身亡之时,也还作出让人甚是不敢苟同之事。书中第百二十回道:
宋江道:“弟兄,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天使赐药酒与我服了,死在旦夕。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因此请你来,想见一面。昨日酒中已与了你慢药服了,回至润州必死。”
尚且不论这番话是否出自真心,这个理由本就足矣让人万分诟病!梁山讨伐方腊回京尚余27人现存,你就不担心其余弟兄为你复仇,坏你忠义名声?可怜梁山第一杀神,敢执斧恶劈罗真人,却惨死于最最钦佩、爱戴的公明哥哥之手,怎一个凄惨可以带过?同是第百二十回道:
李逵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服饰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
一声“罢、罢、罢”道尽多少酸甜苦辣?终是不奈何,至于后面所说,无甚意义。我深刻感受,宋公明是否担心到了阴曹地府,文无智多星,武无豹子头,会被其他小鬼给欺负,所以需要一个忠心耿耿又凶神恶煞的小弟来保护自己呢?宋江之死,令人内心波澜不惊,可之后的花荣、吴用同步殉葬,让人大叹不值。
吴用,一个不及第的秀才,东溪村的先生,却能从始至终智穿忠义堂,相当的让人敬仰,才智让人钦佩。但笔者却并不认为像书中描述的那么神通广大,书中第十四回道:
这秀才乃是智多星吴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祖贯本乡人氏。曾有一首《临江仙》,赞吴用的好处: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名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
这番描述有点言过其实,特别是道号“加亮先生”和“谋略敢欺诸葛亮”,读来让人不能苟同。暂不管此论,笔者想杂谈吴用的,是其为人之狠!
晁盖与吴用自幼结交,都说发小之情,万息难忘,在书中第六十回道:
宋江见晁盖死了,比似丧考妣一般,哭得发昏。众头领扶策宋江出来主事。吴用、公孙胜劝导:“哥哥且省烦恼。生死人之分定,何故痛伤。且请理会大事”
若是仅有公孙胜一人劝慰安抚宋江,倒也在理,总得有个理性在线的,可是吴用怎能如此不动声响,不表哀意,即使能够忍住丧兄悲痛,也不能做到如此平静的去安抚他人吧?当真是心狠之人,吴用之心狠过宋江。
之后,每每在宋江唏嘘慨叹,怨怨自哀,吴用却能每次规劝宋江“卸私情,重大理”。在攻打方腊之时,因安道全被徽宗之小疾唤走回京从而导致徐宁箭创反复,不得愈好时,吴用却请宋江回寨,主议军情大事,勿以兄弟之情,误了国家重事。这是多么坚硬的心肠,十多载的兄弟情难以在吴用眼中流露丝毫。半月之后徐宁金创不痊身死,这是后话。吴用当真是心狠之人。
此余还有给笔者深刻映像的还有史进被小养由基一箭射死,史进旧友陈达、杨春及早年师父李忠、并石秀、薛永5人同被乱箭射杀,化作南柯一梦,第一次的批量死亡,读来真实令人唏嘘不已。九纹龙史进可是梁山108将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如此憋屈的中箭身死,不由得连叹可惜。
《水浒传》中对其一百单八将的研究讨论,可以穷尽一生,粗鄙小子随口杂谈两三人即可,便不多瞎抛砖了。除最出彩的人物之外,书中也还有两处趣味可以写来聊一聊,其一便是关于田虎、王庆的篇幅是后人强加一说,另一处便是水浒缺美女、缺美景一说。
首先水浒中的时间轴非常考究,独独在攻打田虎、王庆时存在诸多疑问:
1、宣和五年元旦,宋江刚收复盖州,在聚会;元宵节却又在东京过了。戴院长难道给每人都施加了疾行术?
2、宣和五年八月中旬,宋江在淮西打山南;同时,梁山军队又在杭州待命。此时入云龙给每人都施加了分身术?
从书中第八十二回可以开始细细探究:宣和四年四月,梁山才正式招安,十一月就破辽成功。宣和五年八月,则又破方腊成功。中间,还要去打田虎、王庆,宋江等人真是恨不能会分身术啊!在水浒第113回混江龙太湖结义就能很明显的看出宋江灭田虎,剿王庆是后人加的了。所以不仅行文前后迥异,立意也更偏向高堂,宣扬宋江等108将的高义,宣扬徽宗的仁德。同时还有挺让我疑问的,未必方腊比田虎王庆要强这么多么?征讨方腊的时候,108将损失惨重,众多天罡地煞均西去归位了。可征讨田虎王庆却是全身而退,大唱凯歌,这着实很难说得通,更何况关于王庆前身后事的描写笔墨相当浓厚,却如此的“不堪一战”。
其次都说《水浒传》是男人书,纵观水浒一书中,确实甚少描写美丽的女豪杰的笔墨,百八将中独有“扈三娘”一份,除天罡地煞外则就还有一个“仇琼英”。
最后则是书中难得有浓重笔墨单独为写景而写景的篇章,一般都是因某位人物在某处而顺带描写此处的风景。唯独在书中第百十四回对于西湖有长篇的描写,不仅借用苏东坡的试,还特地多一篇言语《水调歌头》与一篇词章《临江仙》,看来“水浒”独宠西湖啊!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小子东拼西凑,集腋成裘,促成此文,孤愤书之,权当笑料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