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处暑。
总感觉今年的夏天过得特别快似的。此时,江南的天虽还有些闷热,可毕竟处暑节气到来了。
早晨起来,推开窗户,一丝丝凉风扑面而来。想起宋代诗人苏泂在《长江二首》中的那一句:“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那个令人神清气爽的秋天,真的就要来了吗?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故谓之处暑。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
民间有说法:“立秋不是秋,秋在处暑后”。“立秋”只是在概念上,而真正气象上的秋天是要等到处暑之后。也寓意着炎热的天气逐渐的消散,暑气也会开始变得淡薄起来,凉爽的天气会一天天的开始显现。
谚语说,“一场秋雨一场凉”。处暑时节,南方的雨水打在叶面上是“嘀嗒”的声音,而北方的枫叶则和秋雨一样,噼里啪啦落个一地,秋意更浓。
然而,先别高兴太早。民间还流传着“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的俗语。其实,处暑的到来之后,虽然早晚感觉会凉快些,可白天还会依然很热。特别是南方地区,由于受短期回热天气(俗称“秋老虎”)影响,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之后。
甚至还有可能碰到“处暑处暑,热死老鼠”的天气。意思是,在处暑时没出暑的话,暑气会严重到老鼠在洞里面都受不了的。
这句话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处暑节气到来,暑气不会很快消去,处暑节气本是暑气慢慢要离去的日子,应该是“暑去秋将来”的日子,但是处暑之后,还会有炎热秋老虎天气。
处暑被认为是代表天气由热到冷交替的转折点。处暑后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等“秋燥”现象,但多喝开水、淡茶等加又调节,少吃辛辣煎炸等热性食物。
其实,根据往年的经验,真正凉爽的天气,一般要等到了白露节气之后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让我们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吟诵中,心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共同迎接那个令人无限遐思的秋的到来吧!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