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旅行是从自己活腻的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换句话说就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不知何时,人们都开始热衷于旅行,尤其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盈,很多人也有了不少存款。于是,每逢节假日,热门景点人满为患,新马泰旅游,趋之若鹜。
有时我在想,现在喜欢旅行的人那么多,而老一辈家乡人却为了生计,根本没有闲暇去旅行,更没有旅行的盘缠。他们的一生,活动范围仅限于自己的家乡。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生活而生活,不也是一样的过一生吗?
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乡差距不断的缩小,人们的活动范围不断的扩大。
眼界宽了,见多识广了,就不会再像老一辈家乡人那样偏安一隅了。
尤其是物欲横流的现代化社会,真没有多少人能够坐的住了?
不能静下心来读书画画,不能静下心来著书立说?
“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没有耐心怎么能写得出惊人的篇章?
历史上的名篇巨著无不经历了多少年的艰难坎坷、呕心沥血,反复修改、数次删减才成为经典华章。有人戏谑地说,以前的大师多,现在的大楼多。
人们都盲目的去追求一些自己不知所以然的事情,就像旅行,有的人说,人家都去,我也跟着去。
殊不知,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你拿着手机、相机匆匆来去,咔嚓咔嚓狂拍,只留下了一堆照片,以示某某某到此一游,头脑中却什么都没留下。
人家旅行了一趟,知识拓展了,眼界开阔了,境界提升了。
而有的人纯粹就是时空的变换,空间的位移,为目不为腹,无他。更有甚至,旅行在外,于古典建筑文物留下到此一游的印记,以标榜自己的“见多识广”。在公众场合随地吐痰大小便,甚至在公共喷泉广场洗脚,不但丢自己的脸,还有丢国人的脸……
以前单身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到处穷游、探索,总有惊喜和感动,尤其是在路上遇到的一些人,一些事,让人莫名的感动和难忘。
就像电视剧《北京青年》里的王越说的那番话,一直在我耳旁回荡。
其实也就是那样,见识广了,心胸宽了,也就自然不会那么斤斤计较了。总是闭门造车、固步自封,就容易陷入生活的死循环,抱怨、哀叹,慢慢的消耗着生命能量,走进人生的死胡同。
趁年轻,多走走总是好的。
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