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她说这是她的座右铭。我起初先是微微诧异,心中暗想,还有拿这句古诗来当座右铭的么?接着她说出她对于这句话的理解——
“在哪里跌倒,就在那里找个舒服的姿势,看一看周围的风景。”
我先是自己反复嚼了几遍王维的这句诗,再一听她的理解,突然觉得有点意思。
根据过往的经验,人们大多讲究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而且是要立刻爬起来,仿佛失败和挫折是一定不被允许的。
可生活中总是有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发生。
说一件小事——我在做冥想的时候,身上总会有一处地方发痒,或手臂上,或脖子上,或背上。就那么一点点的感触,却让人难以忍受。起初我定力不足,每遇到这种时候,总是忍不住用手去挠它。可只挠一次是不够的,过一会儿,这痒就会从另一个地方出现。你再挠,它再出现。一次两次三次……这个冥想的过程就完全被打乱了。
有一次听樊登老师讲书时说起类似的经历——他晚上被蚊子咬了一个包,于是也自然想到用手去挠,可结果却是越挠越痒。后来受到某位朋友的启示,他换了种处理方式。
再被蚊子咬到的时候,他不去挠它了。他既不去管这个包,也没有去做别的事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他把注意力全聚焦到那个蚊子留下的包上。他慢慢去感受那份痒,控制好自己的手,只留下仔细和耐心,很神奇的,那份痒慢慢的就消失了。
我尝试着将这种心态应用到了自己的冥想上,背痒了,我便观察那痒;腿麻了,我便观察那麻。稍微坚持一会,我竟可以淡然处之了。再到后面,我甚至连刻意观察都不需要,我已经能够允许它们的存在。
这痒,和其他的痛正如人们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快,遇见了,总是下意识的想甩开。成功的甜和惬意人人都喜爱,可那终归不是常态。要我说,这“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真是句好诗,若你有一天走到了低谷,姑且读一读这诗,或许也会对生活有不一样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