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老大对公司产业布局的分析,只能感叹于老大对市场的敏锐度。
取势:随着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现在小康家庭拥有一辆小汽车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伴随而来的是更多的后市场的需求。停车、保险、洗车、保养、修车、置换等等,这些每年都需要投入进去。不管开什么车,都离不开这些消费,因此这个市场的蛋糕一直都在。
公司到了明年就到了第十个年头了,从一开始的7个人到现在的几百号人,发展速度很快。犹记得我刚结束产假回归公司,好些人我都不认识,因为老大把整个产业链都成立了。速度真的太快。
引发的问题也不少,我时常想,如果当时我对识人这块了解更多,对底层的知识知道的更多,是不是又会是另外一个画面?
创业期最重要的就是找对合伙人,什么人和什么人在一起匹配,什么人和什么人在一起搭档是把效能最大化,什么阶段需要铁三角,什么阶段需要5个人,成立分公司的时候,需要派什么样的人去执行总部的政策,这个团队是什么味道,什么样的候选人进来后可以更好的发挥潜能,怎么样去激发员工的动力系统,如何在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个人的规划目标,公司能给个人什么样的支持,公司和个人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突然发现,好多好多的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在日常中去处理,去思考的。
昨天在朋友圈发了个课程,带上一句话:
“我有10年工作经验,明明是个资深人士,为什么每年才涨薪5%?”
“你根本就没有10年工作经验。你只是1年的工作经验,重复用了10年而已。”
想想真的是很可怕的。
如果你还停留在10年前,停留在人力资源2.0的时代,在4.0的时代里,该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不是时代在抛弃你,而是你自己把自己抛弃了。对不对?
昨天跟孩子的美术老师沟通,她说孩子很幸运有我这样的妈妈,我也觉得很幸福,能做他们的妈妈。我能做的,就是不断的自我成长,陪伴他们。
学会看懂趋势,才不会跟不上步伐;
明确这样的趋势下,焦虑已经成为惯性,我们作为个体该如何破解;
幸好,我遇到了师父,遇到了一群同频的人,同频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