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ward O Wilson
实在是想换换脑子,以前看的书挺杂的,物理,生物,艺术,哲学,虽然记住的不多。最近看心理学比较多,毕竟真金白银的钱交着,超级宝贵的周末一天浪费着,再不装的像一点,对不起自己啊。
不过看多了还是有点想吐...
这本书看的比较早了,副标题是《人类家园的生存之战》,是号称当代达尔文,社会生物之父,蚂蚁专家写的书。还看过一本,叫《人类存在的意义》,写的好像都挺悲观的。
似乎比较适合这种阴郁的天气,情绪也能低到水洼里。
在作者看来,是生物界孕育了人类的思想,思想又孕育了文明,但文明会让人类找到方法拯救生物界吗?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NO!
人类是地球上唯一一种为了知识本身而获取知识的生物,技术和人性中最卑劣的一面结合在了一起,只能造成毁灭。
人类的行为已经不是为了生存,而是无尽的欲望了…
看看下面列的最具破坏力的行为,哪一个是为了解决温饱呢:
1/ 栖息地被破坏 habitat destruction
2/ 物种入侵 invasive species
3/ 污染 pollution
4/ 人口增长 population growth
5/ 过度捕猎 over-hunting
人类是动物本能和社会文化意识的独特混合体,就是这个独特的混合体,就是所谓的社会文化,将人类自身和其他物种带上了通往毁灭的轨道。
其实,从地质纬度上来看,生物灭绝并不罕见,总是以随机变化的强度接连发生。每隔一亿年就会发生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事件,然后地球需要一千万年的时间进行自我修复。
之前已经有过五次大灭绝了,恐龙的灭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次。由人类引起的灭绝,将是第六次大灭绝。
生物多样性作为一个整体,对生存于其间的每一个物种都具有保护作用,也包括人类。随着越来越多的物种消失,或濒临灭绝,幸存者的灭绝速度也会越来越快。现在物种的灭绝速度,是20万年前,没有人类时的100-1000倍。
最终,密度调节 density dependent 作用会灭绝人类或降低人类数量,来使生物圈保持平衡吧。
其实,我对大灭绝根本不感兴趣,因为作为个体的我什么也做不了,而且也看不到那一天了吧。
我想的,只是怎么让自己生活的更愉快。所以,虽然在作者看来,我们需要尽快脱离教条式的宗教信仰和百无一用的哲学思想,但我却执着于此,无论是不是自欺欺人,我都愉快着,并在通向更愉快的路上走着。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颗“忧国忧民”的心,做点什么来拯救生物界。
灭绝生物学基本法则是,最先遭受打击的总是速度最慢、脑子最笨、味道最好的那一种。
我能做的就是锻炼身体,让自己的速度快一点;不断学习,让自己更聪明一点;另外就是苗条一点,口感差一点。
哈哈哈,就这样,就可以传宗接代,不被灭掉了。同学们,共勉啊!
————
另,书里有个万事皆三法则,有意思:
没有空气生存三分钟,冰点气温,没有住所、衣服生存三小时,不喝水生存三天,没有粮食生存三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