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前,我的人生一直很纠结。学生时代几乎处于行动和思想不协调的状态。每天都在很焦虑的学习,完全放松的状态少之又少,学习和焦虑就恶性循环。虽然我学习很好,但是我的心智水平差得很,不知道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高分、和朋友交往、如何说话、表达自己的想法、处理和家人的关系……,只是一味的躲避,学习,告诉自己应该好好学习,甚至没有思考过为什么。思想对行动的操控真是简单粗暴。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没思考,连如何玩都不会。
2017年上班以后,我又陷入了时间的圈套:玩的时候想着学习,学习申论的时候想着行测……整个人一天都不得安心。
时间断舍离—如何实现思维的纯度思考。
我就想着该如何解决问题呢?一开始我发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我告诉自己这两个小时都是我的,如果不看书,坐着也得坐两个小时。这样我竟可以专心的学习两个小时。后来我和L先生讨论这种情况,我竟然发现自己坚持10年以上的观念—总觉得玩是在浪费时间,所以玩的时候也想着学习,竟然是错的。最近,我秉持着这样一种理念:学的时候思考如何学的更好,玩的时候想如何让自己更开心,心情都变舒爽了,终于我不再和时间、和自己较劲了。
所有的不舒服,应该都是和自己观念较劲吧。趁着思想开窍的机会,我读了《断舍离》一书下面说说这本书对我的影响。
生活物品的断舍离—如何让屋子和自己都变的清爽。
小时候,还是物质匮乏的年代,妈妈说:东西能用就不要扔,继续用。所以从大学到毕业的时候,许多能用,但是我不会再用的,统统被我打包带走了!只想着没准哪天会用到。以至于自己的屋子……有点乱,打扫完了过一阵依旧乱。
读完断舍离之后,深受启发,决定彻底接受和发展自己的思维,妈妈观念已经不再适合我了。回家以后我将不会再用的包包、衣服、和喜欢的书(他们已经不再适合我了,也不再被我需要),都整理了出来,有的扔到了垃圾桶,有的送给了别人。完成以后我发现了一个尴尬的秘密:包包和衣服竟然都是别人送给我的。
这也说明:以后不管买东西还是接受东西,都要在源头上断,坚决不让自己不喜欢的、不用的物品进入自己的家里。现在的家里不再被需要的,要学会舍,给它找到好去处。
信息断舍离—如何在纷杂的信息中保留思考深度。
有一段时间,刷微博就着急,看着一条条信息从眼前划过,竟然不知道在脑子里到底留下了什么。后来想通了,看见的信息,不经思考,就不是智慧。索性后来我就不太刷微博了,看了也不会用的信息,不如在源头上切断,进入脑袋形不成系统,还会占用脑存量。
读书学习也是如此,学会在选择上断舍离,然后精进思考,而不是贪多贪快,囫囵吞枣。各行各业的知识太多了,一个人穷其一生也不可能学完,所以还是每天深思一点点,怀着我又进步了的心态坚定前行。
我最近很提倡精简主义:精深思考,简约风格。“少”才是真正的“多”。
如果你也有类似困惑,推荐阅读《断舍离》,作者:山下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