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情若想有好的结局,有好的开始是难得的,俗语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易经中说每件事情的结局,其结果都离不开‘’吉凶悔吝‘’四字,吉的成分仅仅占到四分之一,剩下的是‘’凶悔吝‘’,如果你选择的事业在起步之初,人和事很难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很难确定,决策时你最好留有进退自如的空间,不把自己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有退步的空间,就有反思和改进,有回旋余地,就有发展的空间,让子弹飞,耐心等待观察其飞行轨迹,决策就是在合适时空寻求与道的共振,这是决策与做事的规律。
‘’道法自然‘’,道出了世间万事万物成败的法则,不遵循自然,最终都难免会失败,一切事情须慢慢来,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凡事急吼吼的,长远看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也就没有成功的基础,拔苗助长,急功近利,都是做人做事的大忌,道家思想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你看树的成长,你看农民的春耕秋收,需要时间,最终无不是道法自然的结果。
心灵的层面,很多人很难熬过漫漫长夜,事业的起步开始,我们都如在黑夜行走,漫漫长路,疲倦的时候,这时前方发现了一座房子,在没有进去休息之前,你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可能是金碧辉煌温馨如春的宫殿,也可能是破旧不堪垃圾遍地的猪舍,只有在房子里的灯打开的瞬间,你才发现这房子里究竟有什么东西,这灯就是你心灵的灯,在智慧没有开启前,灯是关闭的,你在黑夜里行走,你会为房子里究竟是什么而忐忑不安,其实不知道结果之前,一切的情绪和想象都是虚妄,唯有智慧生出,灯点亮了,房间一切呈现其本有的面目,才明白黑夜里你所有的忧思都是多余的,这是庸者自扰,万事皆空,空性不二,空生妙有,有也仅仅是你的感觉(feeling)。
智慧又是怎么产生的?道德经那句‘’常有,欲以观其缴,常无,欲以观其妙。‘’观照生智慧,智慧生于自然自在。在忙忙碌碌中,你很难拥有智慧,智慧来源于清静和虚空,来源于观照和自在,一个大脑装满东西的人不可能生出智慧,因为道在混沌中和虚空里,非人得道,是道自然渡你,就像你看花盛开,然后悟道了,不是你看花,是花在看你,那一刻给你喜悦悟道的消息。
道就是这样,反着人类的欲望之花和思维方式开放着,回忆在道家圣地武当山的那个夜晚,看道士们打太极写的一首小诗,哪一天你热爱上道,生命的诗意才真正的开始。
夜客听琴丹房中,山间月色皆朦胧。星光点微,问道何物?红尘阡陌世间影,水月镜花无迹踪。
白衣道士舞太极,翩若惊鸿似游龙。叶落从容,声色皆空,琴中自古音难觅,声声苦乐已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