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季节正是麦浪滚滚的季节,正是冬小麦收割的季节。很多的粮食收割都要在秋天。而冬小麦却是在深秋种下,在夏天收割。麦子在经过寒冬之后,在冰雪融化之后,在春天里拼命生长。到了夏天,抽出的麦穗就饱满了,成熟了。麦浪啊,金黄色的麦浪,比蓝色的海浪更美。它不仅仅给人以希望,它还给人以生命。让人可以因它而活下去。
人类因它而聚集在一起,生活从此开始安定。人类在播种麦子以前,四处漂泊,没有固定的家。一年四季,总是哪里有食物就往哪里走。自从人类发现了麦子,并且开始播种,人类的生活终于慢慢稳定下来。一季的粮食,就可以够一年的生活。人类再也无需向从前那样为食物而东奔西跑,甚至为食物而担忧与恐惧。
从此,人类开始了男耕女织的生活。人类社会开始有了村落,有了族群。人类文明就这样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麦子啊,了不起的麦子。据说一颗麦子只要一直播种下去,将收割上来的在第二年继续播种,几十年后,最初的一颗麦子就能堆满整个仓库。这是多么伟大的事情啊。就像人类,最初,只是有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不断地繁衍生息之后,有了那么多的子子孙孙,布满了整个地球。所以麦浪滚滚中也是人类滚滚的历史与绵延的文明。
大家都熟悉梵高成块状的麦田,一小块一小块的麦田构成了令世人瞩目的世界名画《麦田》。《麦田》也是梵高生前最后一幅作品。在生命的最后两个多月中,梵高住在法国巴黎西北部瓦兹河畔奥维尔村的拉沃旅馆。《麦田》描绘的正是奥维尔村的景象。这幅作品完成于1890年7月10日,是梵高的绝笔之作。
完成《麦田》两周多后,挣扎在绝望和崩溃边缘的梵高走进那片他描绘过的麦田,向自己胸口开枪。之后,他蹒跚回到拉沃旅馆,走进那间挂满自己作品的小阁楼,躺在床上,吸着烟,和弟弟西奥·梵高说着话。1890年7月29日,梵高因伤重不治去世。梵高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西奥。弟弟西奥一直是哥哥梵高的知己,也是支持者。
梵高在1890年7月10日给西奥的信中提到,他刚刚画完《麦田》和其他两幅作品。信中还写道:“忧郁的天空下是广阔的麦田,我无需费力表达我的悲伤和极度孤独。我几乎认为,这些画布可以传达我所看到的乡间的美好和复原力量,而这些我难以用言语表达。”
梵高一生穷困潦倒,没有固定住处,终日流落于咖啡馆。去世前一个月,他曾说:“我相信,终有一天我可以在一间咖啡厅里展出自己的作品。”他还说:“总有一天,我会让全世界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发音,念出我的名字——梵高。”如今,梵高这个愿望早已成为现实。
有人说,忧郁的艺术家都钟爱麦田。其实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爱麦浪。金黄色的麦浪是多么美丽啊,为什么不爱呢?连忧郁的人都尚且热爱它,何况那些浑身都充满了热情的人们,特别是农民。农民看一块块的金黄色麦浪,那简直是金光闪闪的金子啊。麦子,蕴藏着生命的希望。就像梵高将《麦田》作为他一生中的绝笔,是因为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他在死后才真正活过来。事实也的确如此。
最赤诚的艺术家,即使在世时如何潦倒以及不被世人所理解,即使如何生活在低处,也依然会让自己的灵魂生活在高处。高举着神圣的灵魂,把苦难的生活踩在脚下。这是很多艺术家的生活写照。周小军何尝不是如此呢?其实,在写这篇文章的她,又何尝更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