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规矩不成方圆。虽然现在各种开放自由,但“长幼有序”,还是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
而在我国古代,还得把后4个字补齐,连起来就是“长幼有序,尊卑有别”,整个社会秩序与家族传承的维系,概莫能外。
作为帝制时代的核心,古代帝王家对皇帝之位的交接,规定更加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这样既能给天下万民做个表率,也能在道义上平衡皇族成员和功臣勋贵的势力。
不过,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还是吸引了很多野心家的觊觎,最典型的就是,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身为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却久怀异志,最终设伏杀害大哥、皇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两人的所有儿子,夺取了皇位!
但李世民玩的这一手,其实在他之前近200年,就已经有人实践过了,而且套路更深。
南朝宋景和元年(465年),晋安王刘子勋在寻阳起兵,以“伐无道,废昏君”的名义,正式造大哥、当朝天子刘子业的反!
往前再推12年,太初元年(453年),刘子勋的父亲、时为武陵王的刘骏,正是率讨逆军,从刚刚弑父篡位的大哥、刘子勋的伯父刘劭手中夺得帝位,是为宋世祖孝武皇帝。
那么,刘子勋能不能复制爸爸刘骏的成功?面对中途强行加戏的十一叔、湘东王刘彧,刘子勋又该何去何从呢?
生于皇家幼时封王 父嫌眼疾累迁藩镇
南朝宋孝建三年(456年),刘子勋生于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他的父亲是宋孝武帝刘骏,母亲是陈淑媛。
由于刘子勋患有眼疾,父皇刘骏对他很嫌弃;毕竟,除了老三刘子勋,刘骏还有其他27个儿子可以培养呢!
大明四年(459年),5岁的刘子勋被父皇刘骏封为晋安王,都督南兖州、徐州之东海诸军事,征虏将军、南兖州刺史;虽然还是牙牙学语的幼童,但也从此开始了为镇一方的藩王生涯。
大明七年(463年),8岁的晋安王刘子勋被父皇刘骏换了个地方,改督江州、南豫州之晋熙、新蔡、郢州之西阳三郡诸军事,前将军、江州刺史。
大明八年(464年),9岁的晋安王刘子勋被父皇刘骏再次挪地方,升为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随二郡诸军事,镇军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
不过,这次刘子勋还没来得及动身上任,就立即停止了所有的准备工作。因为,朝廷出大事了!
父死哥继原镇留任 升迁缓慢静中酿变
大明八年(464年)二月,刘子勋的父亲、宋孝武帝刘骏,在建康的玉烛殿驾崩,时年35岁。
随后,刘子勋的大哥、16岁的皇太子刘子业即位,改元永光,是为宋前废帝。
刘子业即位后,让三弟晋安王刘子勋以镇军将军的身份,还是呆在江州,其他官职和以前一样。
景和元年(465年),10岁的晋安王刘子勋被大哥刘子业加授使持节,其他官职不变。
总体来看,大哥刘子业当上皇帝后,刘子勋除了升迁缓慢,并没有受到什么亏待;但事实上,波澜不惊的背后,暗流早已在悄悄的涌动;而且,一旦爆发惊天动地!
大哥奇葩与姑乱伦 姑父造反牵出子勋
刘子勋的大哥刘子业即位时,虽然只是个16岁的少年,但他为了树立威信,凶残暴虐、滥杀大臣,一时间朝廷内外百官,人人朝不保夕;同时,他非常忌畏湘东王刘彧等各位自己的叔父,把他们全部囚禁在殿内,百般殴打侮辱。
而刘子业的另外一个嗜好更奇葩,荒淫无道。本来古代帝王为了皇朝的传承和巩固,当然也有个人的私欲,广纳妃嫔、三宫六院,也算是普遍存在的情况;但刘子业的做法,让人很难理解:似乎宫中的美人对他的吸引力不够大,目光竟然瞄向了自己的亲姑姑、新蔡公主刘英媚!
虽然刘英媚早已嫁给了自己的表哥、前抚军咨议参军何迈,但刘子业却不管这么多,他直接宣姑姑刘英媚入宫见面,逼迫与她发生关系后,就留在了后宫;为了掩人耳目,刘子业将姑姑刘英媚改姓谢,并封为贵嫔。
姑姑新蔡公主刘英媚,转眼间就被任性天子刘子业换了身份,成了贵嫔谢夫人;可再怎么遮盖,姑父何迈那边,刘子业又作何交代呢?
人家刘子业简单直接,对外谎称姑姑刘英媚已经突发急病去世;随后,刘子业又杀了一名无辜宫女,送到姑父何迈府中,并用公主的礼仪,将她殡殓埋葬。
但刘子业这么幼稚的玩法,实在难以让何迈接受,他也无法忍受这种侮辱。
何迈出身将门,从小习武,平时为人豪爽大方,有侠士风范,身边聚集了不少愿意为他而死的人。
刘子业之前就经常怀疑何迈有野心,夺了他的老婆后,就更加忌恨他了;何迈也害怕刘子业会对自己不利,也想着要报夺妻之耻,就计划着趁刘子业出游时,带领随从将他武力废黜,拥立他的三弟、晋安王刘子勋为皇帝。
可何迈的密谋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走漏风声了。
景和元年(465年)十一月初三日,刘子业亲自率兵,杀了何迈。
何迈死后,他的随从供出,晋安王刘子勋参与了何迈刺杀皇帝刘子业的密谋。
“我待三弟不薄,他为何要害我?!”刘子业得信怒火中烧,依他的性格,三弟刘子勋的罪孽显然是不能姑息的。
子业下诏子勋类父 逼急起兵叔叔加戏
刘子业立即给三弟刘子勋下了一道手诏:“何迈杀我立汝,汝自计孰若孝武邪?可自为其所。”
啥意思?悦史君改成大白话,悦友们看个方便:何迈要杀我,然后立你,你觉得自己和爸爸孝武帝刘骏一样吗?可以自寻去处了(就是死)。
三弟刘子勋参与谋反,为什么要提到父亲刘骏?父子之间又有什么关联呢?别说,相似度还相当高呢!
刘子勋是刘骏的第三个儿子,而刘骏则是宋太祖文皇帝刘义隆的第三个儿子,时为武陵王;刘子勋的大哥刘子业是皇太子,而刘骏的大哥刘劭也是当时的皇太子。
元嘉三十年(453年),因巫蛊之事,刘义隆想废掉皇太子刘劭;刘劭得知后,就与二弟始兴王刘浚共谋,最终率兵趁夜闯进皇宫,将父亲刘义隆弑杀,然后自立为帝,改元“太初”。
刘义隆在大儿子刘劭攻进皇宫之前,秘密派人带诏出城,封三儿子刘骏为征南将军、散骑常侍,命他率兵讨伐刘劭。
刘骏接到父皇刘义隆的密诏后,立即从江陵起兵讨伐大哥刘劭。刘劭虽然当上了皇帝,但他的弑父之举导致众叛亲离,雍州刺史臧质、名将沈庆之等人群起响应刘骏,共同对付刘劭。
同年五月刘骏攻下建康,抓住了大哥刘劭和二哥刘浚,并将他们及其所有的儿子全部杀死。随后,刘骏即皇帝位,是为宋孝武帝。
好吧,既然刘子业已经认识到三弟刘子勋和父亲刘骏的相似之处,也抓到了他想害死自己然后称帝的企图,就没道理不做点准备了。
于是,刘子业派密使朱景云送毒药,赐三弟刘子勋服毒自尽。
可朱景云对刘子业的荒唐行径早有不满,他走到盆口后,就停留下来不再前进,同时派出信使,将刘子业要毒杀三弟刘子勋的消息,汇报给了刘子勋的亲信、江州长史、行事邓琬。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邓琬随即联合雍州刺史袁顗等人,拥戴刘子勋起兵,以“伐无道,废昏君”的名义,号召四方讨伐当朝天子刘子业!
这情形与刘子勋的父亲刘骏当年的做法何其相似,而且刘子业的倒行逆施、众叛亲离,也像极了当年弑父自立的刘劭!
但邓琬讨伐刘子业的檄文尚未发出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刘子勋的十一叔、湘东王刘彧,突然冒出来强行加戏,改变了原来的剧本!
叔父杀侄提前即位 子勋另立形成内斗
当时,刘子勋的十一叔、湘东王刘彧等人,一直被刘子业施以非人的虐待,随时都有可能丧命。
于是,刘彧派亲信阮佃夫等人,结交刘子业的左右亲信柳光世、寿寂之等人,合谋将刘子业弑杀;然后,众人拥立刘彧登基为帝,改元泰始,宋太宗明皇帝。
刘彧继位后,将刘子业的二弟豫章王刘子尚、姐姐会稽长公主刘楚玉等人处死,掌控京师内外的兵权;同时加封侄子晋安王刘子勋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其他官职不变。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江州吏士便劝说邓琬,让他们承认刘彧的帝位,不要再冒险攻打建康,毕竟原先的讨伐目标——刘子业已经被杀了。
但邓琬却认为,刘彧得位不正,且残杀宗王公主,会比前废帝刘子业更容易讨伐,而且使刘子勋获得更正统的大义名分。
泰始二年(466年)二月七日,邓琬协同袁顗等人,直接在寻阳拥立刘子勋登基为帝,年号义嘉。
刘子勋登基后,获得各地宗王、方镇的支持效忠,使得刘彧政权的号令,不出建康城外的百里之地。
更险恶的是,邓琬传檄京邑,刘子勋与各方镇都谴责刘彧篡位自立,纷纷出兵从四面八方向建康进军,讨伐刘彧。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因为刘子勋的弟弟们都出镇地方,支持刘子勋;而刘彧的兄弟们则大都在首都建康,支持刘彧;就此,刘宋宗王形成了文帝系与孝武帝系的两方内斗。
对手太强形势逆转 寻阳陷落身死凄凉
面对刘子勋政权的汹汹攻势,刘彧虽然在领土、人口等方面都处于绝对劣势,但他以伐乱为名,凭借量少质精的中央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积极平乱。
很快,刘彧的军队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缺乏军事才能的邓琬、袁顗等人败走,刘子勋的军队立刻分崩离析。
最后,刘彧的军队攻克寻阳,将刘子勋和他的母亲陈淑媛杀害,邓琬、袁顗等同逆也全部夷灭。
刘子勋死时年仅11岁,被葬在寻阳庐山;由他起兵引发的这场内乱,史称“义嘉之难”,因为当时全国各地几乎都使用刘子勋的年号义嘉;而他的弟弟们,也被叔父刘彧赶尽杀绝。
悦史君点评:虽然和父亲孝武帝刘骏一样,刘子勋的起兵,也赢得了“天时、地利”,但在“人和”方面,差的却不是一点点:
首先,他的讨伐目标,不是倒行逆施、荒淫无道的大哥刘子业,而是换成了宽仁待物、时年28岁的十一叔刘彧;
其次,他虽然得到了各位出镇地方的弟弟支持,但弟弟们年纪都太小,权力都在身边的武将手中;而他倚重的亲信邓琬、袁顗等人,不仅没有军事才能,而且不能团结众武将,使得人多地广的优势大打折扣;
最后,他的对手、十一叔刘彧,用尽了所有能用的办法:不仅广纳良谏,重用吴喜、张永、萧道成等武将,还放权给弟弟建安王刘休仁等人积极平乱,甚至有的将领父兄子弟都参加叛军,刘彧仍任命他们带领禁军;
哎,自身不努力,对手又太强大,焉有不败之理?!少年刘子勋,你该服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