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放养和快乐教育非常盛行。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
这句话相信父母们都不陌生。
但它常被人曲解成:放养孩子,顺其自然,忽视了每一束花从种下到绽放,离不开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还有默默耕耘的身影。
就像很多人鼓吹的快乐教育,只看到了快乐,却忽略了教育。
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有些事情上矫枉过正,比如说学习、习惯等等,孩子说怎样就怎样,这是很不负责任的。
孩子终究还是孩子,很多时候还是需要推一把的,千万不要让孩子人生的第一次放弃,来得这么早,那么简单。
经常听家长给闯祸的孩子开脱:“没事,还小,树大自然直。长大就好了。”好像等到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自然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事实呢,很多孩子在被给予了自由之后,行为产生了偏差,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各种问题集中爆发,无论父母怎么说孩子都不听,因为孩子已经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间,自私、放纵、无视规则、任性等问题越来越难纠正。
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是没错,但自由是有边界的,父母需要提前教给孩子独立、规矩和一定范围内的自我负责。
爱和尊重是好的教育,但不是全部。
世界上没有什么成功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获得,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也是。
当你羡慕别人家孩子作文写得好时,却不知道背后的父母早在孩子几岁就开始亲子共读,流利的语言表达是几百本童书滋润的结果 ;
当你羡慕别人家孩子学习不用操心时,却不知道背后的父母为了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下了多少工夫。
当你羡慕别人家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却不知道背后的父母多少次风雨无阻地接送,多少个晚上在忍住脾气,耐心地陪练.....
教育,也需要父母的用心和努力。
陶行知曾说:“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对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
冷漠地逼迫和一味放任孩子,都是两种极端。
做父母最难的是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让孩子在巨大的学业压力面前,仍然可以拥抱快乐。
真正的静待花开,不是真的放任孩子,什么都不管,而是父母在心态上要保持希望,相信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观察并接纳孩子成长的不同节奏,因材施教。
可以严厉,但要有耐心,可以慈爱,但要有威信,用心浇灌,总会有花开的一天。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