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从微信读书上跟着听书,听一遍觉得迷迷糊糊,再听一遍还是没理清头绪,第三遍是不听朗读而是安安静静地边阅读边做笔记,才恍然明白,故事说了什么。
我以为这是散文,其实它是小说,或者说是散文式的小说,是作者陈春成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夜晚的潜水艇》里的一篇。
为什么叫竹峰寺呢?
竹峰,用书里的话说,“峰以竹名,是山峰的形状像一截上端被斜斜劈去的竹茬子。”
我为什么去竹峰寺呢?
初衷只是想排解我因为回到故乡,发现老屋被拆,风驰电掣。为了排解我的愤闷和惆怅而想去竹峰寺担心。在路上,摩挲着老屋的钥匙,我才想着把它藏起来。钥匙里藏着老屋和故乡。
(老屋的)钥匙上印着“永安”两字,是个早已湮没的品牌。老屋不复存在,它就是我和老屋之间最后的一丝联系,像风筝的线头。钥匙是一只U盘,老屋仍完好无损,只是微缩成极小的模型,就存放在这只U盘里,还有关于老屋的诸般记忆。
其实,我想藏起来的,不是钥匙,是以钥匙为线索的对老屋、对故乡的回忆,是对根的琐记。这是一份难以言说的情绪,是一份心灵的归属。
那把钥匙藏哪呢?
听说竹峰寺的蛱蝶碑就是被和尚们藏起来了,谁都找不到。当初参与藏碑的知情人慧灯和尚对此守口如瓶。无论师弟慧航怎么软硬兼施他都摇头,被逼得急了,七十几岁的人居然还能大颗大颗地掉眼泪。慧灯坚决不说,是怕往事重来,再出现破四旧打砸烧的事情,他想保护碑。慧航想找这碑,是他有官瘾,既想借此当官,也想真为寺院做点什么。居士本培则是善谈的,把这碑的故事渲染着说给我听。
我想藏钥匙,就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怎么藏,藏哪才会更可靠?果然,被我发现端倪,找到了这碑。而我,也把钥匙藏于石碑和桥墩的缝隙间,塞实了,用青苔小心地盖上。
钥匙于我,蛱蝶碑于老和尚,又有什么意义?
于是我的钥匙,钥匙里储存的老屋,老屋的周边巷陌乃至整个故乡,都存放在这里,挨着那块隐秘的碑。
今后无论身在何方,都能用想象和它接通。……只要我不去动它,它就会千秋万载地藏在这碑边,直到天地崩塌,谁也找不到它。
其实,钥匙的牌子已经暗含了寓意,“永安”不就是作者内心的一种希冀吗?在这个喧嚣的社会,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心有时候都是浮躁的。而我们内心也想保留着对根的寻觅,对故乡的回忆,对那份念想的寻觅。
藏起来,藏得如此隐秘,不是为了要再次寻找,而只是一种安宁,心灵的栖息地。
文章好多文字都有独特的比喻,很轻灵飘逸,别出心裁,像散文诗式的小说,很美,又有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