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

                                      ——读《活着》有感

        酷暑都还未散尽,竟也就立秋了。对没有生活在农业时代的人们来说,和二十四节气的距离就像《活着》里那个动荡的年代一样触不可及,也无法捉摸。

      可喜的是有人把它们记录了下来,朴实深刻却顺理成章地流淌在华夏子女的血液里。如果说二十四节气让我们记住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那么福贵带给我们的不仅限于时代的苦难,而或是人性高尚,还有隐藏在平凡土地上的血性。

      从立春到大寒,需要一个轮回。也正是这轮回,让我们识遍世间。老年福贵何尝不知福贵少爷的挥霍浪荡,目中无人。在输光家产,身边的所有人都因他流离失所的时候,他已经在痛骂自己“畜生”。这是他认识自己的开始,如果没有那时的愚昧无知,没有家珍的苦苦哀求,或是等到没收土地的时候,怕是连这开始也没有了。苦难是时代和他本人造成的,但在苦难的开始,他已经是一个能够追求幸福,承担苦难的人了。所以生命也是这么一个轮回,苦难也是终究要经历的,对抗这命运的方法是尽早的自知。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早一点的自知,才不会使天地万物和社会人生成为毫无意义的虚无。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这句话不仅是是福贵后半生的写照,也是家珍、凤霞、有庆,二喜这些在与生存和时代斗争的人的一生。他们出现在福贵的生命里,活着让他感到幸福,直至离世都还用自己至真至诚的生命给世间的家人留下宁静。有的人出现就已经带给别人以心灵的归宿,只要想到你在我的生命里,便是永久的,谁也带不走的温暖。是能让人在被误导的命运里依然用朴素和美丽的方式活着。我想活着本身是应该追求幸福的。被迫参军打仗后的福贵,努力地逃出来;家珍在无依无靠下也依然坚持相信丈夫,努力抚养孩子成长;痛失儿子的福贵压抑自己照顾生病的家珍......这点点滴滴的细节都足以让我动容,所以在余华先生不留余力地描述时代和命运是如何残忍的时候,我没有流泪,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已经体会到了活着本身。本来就是交织着苦难和温暖的,哪怕只是仅有的一点点幸福。

      福贵活着的每一刻印记都十分深刻,他自己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是如何一路走来的,读者也知道。这是难得的,令人羡慕的,不迷惘的一生。老年福贵已经相信命运了。他拥有了对一切事情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的一视同仁。所以对“我”一个生人,他能够将自己有着惨痛印记的一生,用平淡的语言叙述出来。我仿佛能看到他叙说时的眼神,浑浊的目光里带着一丝怜悯,流淌着大片的温情,是愿意看清现实的从容淡定。从他的眼神里我还看到了那个时代下平凡人的血性,超越了时空的英雄气魄。死,是必然。对于亲手埋葬所有亲人后的福贵来说,死是解脱,但是活着更是一种释然。就像史铁生先生所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东西。

      落叶知秋,凉风将至,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而对良知的顿悟,对幸福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理解,是每个人从世间带走的最不同的东西。

      阶前梧叶已秋声,希望我们能够不畏冬寒,期待春暖。立秋之后,仍然能够拥有内心的温暖。

2018.08.0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为什么喜欢文字? 溺水的人,总是要拼命挣扎。 每次提笔,都是挣扎。 (一) 立秋了,要去北京出差,呆八天,这是我迄...
    屋檐下023阅读 258评论 0 0
  • 如果有的选,我希望死在立秋之前,在南下的铁轨上。谁说不是呢,立秋之后距离草木扶疏得是大半年,难熬的很。而南下...
    idiotcloudfly阅读 493评论 0 1
  • 自堆肥当中,绽放出一朵鲜红的郁金香。 ...
    暖洋洋的时光阅读 961评论 0 1
  • 2017年9月13号中午12点43分,这是我在师大吃的第一份饭。正是新生报到的日子,虽然饭点已经快过,但是四期门口...
    SakuraSake19阅读 189评论 1 3
  • 《夏天,对不起》 麻雀嘴里衔着米粒 我嘴里衔着夏天 生怕这不易得变成白色 让人想起 啤酒瓶底沉着的气味 可依旧想对...
    改不掉的外八字阅读 12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