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国股民的坏习惯:
- 打探内部消息
- 迷信技术指标(K线)
这两种习惯都不会带来股票的收益。
基本的事实:
- 巴菲特不玩K线
- 华尔街不玩K线
逻辑论证
心理偏见
- 可得性偏见
隔壁老王用K线方法赚了钱,所以K线有用。忽略了大量亏钱的股民。 - 认知偏见
偶尔成功一次,就忘了自己用K线亏钱的经历。
利益分析
如果K线可以赚钱,那么讲授K线的人最佳策略就是闷声发大财,而不是赚讲座费。
概率分析
如果对单一的股票每年做一次交易,即判断涨和跌。随机做选择,那么连续10年判断正确的概率是2的10次方,概率为1/1000。即使放大到20年,概率为100万分之一。
所以,从概率的角度来看,股神出现的几率很大。换句话说,很多股神只是走运而已,经验的价值很有限。
信息论分析
公众知道的指标没有价值
一个有效指标,知道的人越少,价值越大。如果所有人都知道,则没有价值,失效。
最后一个有效的指标是彼得·林奇提出的PEG。
是否存在有效的指标
可能存在,但不是单一的技术指标。可能是多种指标的复杂组合,这是一个机器学习的课题。应用:
- 文艺复兴公司,年回报率37%
数学家、物理学家、机器学习专家 - 大型对冲基金
高频交易
普通人的股市建议
- 放下技术指标(K线)
- 购买指数基金,跟踪大盘收益
启示
内部消息为何无效?
吴军没有分析“内部消息”为何没有用,从逻辑上来说,能打听到的“内部消息”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内部消息,因此已经反馈到了股市的波动信息中。
为何有的内部消息是有效的呢?例如一些工作机会的名额。猜想职位名额之内的内部机会是由针对性的,只有少数知道,没有扩散的趋势,且需要特定的渠道(关系),才能利用有效信息。即使其他人知道了,也无法有所行动。
而股市的“内部消息”可以迅速扩散,且直接反馈于股票的行情。
机构投资者的时代?
想到这样一个问题,目前机构投资者通过高级的算法可以获取超额的收益:股市增值,波动(割韭菜)。
如果散户股民退出二级市场,主要购买指数基金,那么割韭菜的红利减小,机构投资者的收益也将回归于股市的增长。当然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况,那么实际可能的均衡状态会是什么情况呢?
不要过度自信
做事的时候自信大胆的去做,但事后应该客观地分析运气的成分,看清自己,不要被运气把自己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