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感觉中考遥遥无期,但是转眼间,又到一年姹紫嫣红、绿草如茵的五月天,又闻到了校园里那飘香的菩提花香。2019届初三毕业生还有20余天就要毕业了。
对于这届学生的语文基础和语文素养,总有那么些许不满意,你说,都初三的孩子了,班上还有那么几个人还不会区分拼音的声调;你看,都该毕业了,我的教育阵营里还有两个不认识字、或者连一句完整的语句都表达不清楚的孩子。我甚至操心地怀疑如果他们以后毕业了,不会说话、写情书可咋整?想多了,都是一地鸡毛,哪里还有教育里的诗和远方啊?
尤其现在是复习阶段,总有几分监管不过来的心情,如果全部的题都讲,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对于学优生来说是耽误时间,让他们这批人吃不跑;但是如果不讲基础知识题,又同时担心班上的几个待及格生不会,待优秀生又优秀不了。真是矛盾重重,尤其是作为我们语文学科,真真是一个也不能少啊,一个也不能放过啊!
语文学科又和其他学科不同,答案不是单纯的对和不对,关键在于理解,这是比较难于把握的。但是几经考虑,我还是把全班48名学生分成了5类:特优生10名,待优生9名,中间生9名,冲刺中间生9名,及格边缘生9名,特殊生2名。然后让特优生坐在班级的最后面,自己做题、自己对答案、自己背书,遇到不会的问题自己讨论或者请教老师。老师讲解的时候不需要全部都听讲,只需要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然后继续复习其他的知识。之后再把剩下的36人平均分成9个小组,待优生作为组长,我的考虑是虽然这些待优生们不管是学习能力还是管理能力都不如特优生,但是他们冲一冲还是非常有希望的,让他们当组长,在给别人讲题的时候又巩固了自己的知识,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以利于更好地促进他们走向优秀。然后对于做过的说明检测上的试题,小组长带着他的学员一步步攻克、一步步解决,然后小组之间还要形成一个横向的竞争,答案对完之后、理解之后,小组之间互相提问、互相挑战,对于失败的组要兑现诺言。
对于教师而言,这时候要多在教室里走动,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并适时的做出指导。对于全班都可能有困难的问题时,再集中讲解方法和答题思路,做方法和思路上的引领。
在往年,我也想过这样的做法,但是总感觉对学生不放心,想仅仅把学生抓在手里,或者不放心学生,所以一直没有实践。而今年我也做了一番思想斗争,之所以这样做,我的思考是:每一个学学生都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有自己的思想,想要紧紧拽紧他们,真的不容易。况且受注意力的限定,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学困生而言。而且我觉得校长黑大大说的句话特别正确:学困生能坐在教室里,还要端端正正地面对自己大面积不会的知识的时候,那本身就是一种折磨,怎么可能不会开小差,说实话,他们真的很可怜、很不容易。
细想,是的啊,他们确实那么地是不容易啊!
教育学上讲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的学生,我们应该用不同的手段去衡量。就像有人所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不过有的可能是鲜花种子,或许当年就能开花;而有的却是参天大树,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积蓄能量,等待成长。作为我们老师,就应该耐心等待、精心培育、细心浇灌、静待花开。不骄不躁、不疾不徐、时刻保持匀速的步调引导着孩子们一步一步向前进,争取让他们都活成自己应有的样子:是草,就要绿草如茵,装扮世界;是花,就要花香四溢、福泽人间;是树就应该枝繁叶茂、荫洒满园。
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我们教师就要做播撒种子的使者,随时撒种,随时养护,将这一径学习之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越题海的学生,迎着困难,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
后记:阳明先生说:在事上磨炼。很多事情,只有做了才能明白,做了才能有结果。对与不对,有了想法就应该大胆尝试,大胆实践。不要只做思想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对与不对,欢迎有经验的前辈们多多提出宝贵意见!
2019-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