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之魂在于意境,意境借助物象与情感的融合而出,有时也可因诗句中的一个字而境界全出。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 贾岛《题李凝幽居》
不得不提的还有这“推”“敲”名句。贾岛这位“苦吟派”诗人对于“僧敲月下门”是用“推”还是“敲”产生了巨大的困惑,他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于是便用手比划着“推”的姿势,又比划着“敲”的姿势,反复斟酌。最后还是被他毛驴“冲撞”了的大官韩愈帮他解了这一困惑,定下“敲”字。夜深人静时分去拜访友人,敲门才视为有礼之举。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 张先《天仙子》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又说这“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起风了,云层被霎那间吹散,月儿冲破笼罩着的云雾而露出光芒,月下的花儿在月光之中显出影子,微风轻拂,花动影动,一个“弄”字好似赋予了花儿生命,如羞涩的姑娘,摆弄着自己的裙裾般的花影。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 宋祁《玉楼春》
著一字而境界全出的诗句首为“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人间词话》手定稿第七则云: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原本是烟雾缭绕的绿杨城外,一派清冷的春寒之意,却被枝头红杏那么一“闹”,顿时连昏沉的景致也变得活泼生动起来。单凭一个“闹”字,便道出了生机。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唐 李白《赠汪伦》
一个“踏”字,再现了当时送别的场景,众人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边走边唱。送行是李白意料之外的,“忽闻”一词足以体现。这句诗算是有些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踏”字还是将人展现得淋漓尽致,无人何来踏歌声?不期而至的送别,有汪伦与李白的情谊,也饱含了村民纯朴真挚的情怀。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用得极妙,据说王安石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了这个“绿”字。“绿”字原指颜色,在这里却发挥了“通感”的作用,用“绿”来写春天,化听觉与感觉为视觉,仿佛眼前便有大片被春风吹绿了的江南草木,生机勃勃。
一字而令人拍案,实为呕心之作。故而,欲解其中意,君须细品之。
文 | 三度
品读更多经典诗词、音频、美图与美文,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唐诗宋词品读
很高兴能够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与你相识。每天推送经典诗词、音频、美图与国学品读,让我们在这浮躁的年代,静下心来,和三度一起品读鉴赏那些快被时光遗忘的诗词文化,修身养性,传承经典,约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