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观点:“我们要孩子是了什么?”传宗接代?养儿防老?文中说:“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 参与就意味着付出和欣赏,孩子不求完美,只要这个生命健康存在...
已有几个月没有写东西了,一段时间都是一直在忙,有工作的忙,但更多的是家庭生活中琐碎的忙。
自从然然来到我们的生活世界里,在外面待的时间也是越来越少了,除了工作,几乎没有自己自由安排的时间。每天没日没夜,起初感觉很累,但习惯了后其实也还好,主要这都是主动的意愿,没有强迫,也不存在任何的功利。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许多不经意的瞬间见证了他的成长。不经意的噢噢对话,不经意的嘻嘻大笑,不经意的看似有思考的动作,那表象的那瞬间,融化了自己内心的那份疲倦,同时也有一种被生命感动的瞬间。
看似自己失去了许多认为的自由,甚至感觉整个世界都是为他的存在而存在,但是,当参与和陪伴之后,自己真的会觉得无怨无悔。
当自己有了新的角色责任之后,那些关于孩子教育成长的问题,也成了我生活交际中的话题之一。有时在内心总会思考着,将来,至少他要比现在的自己要强吧!其实,不能让这些遥远的期望,牵绊着生命原本成长的轨迹和空间,但可以选择性参与协助。
我出生在农村,也在那里长大。那童年的回忆有些印记一直还历历在目,那稚嫩的脸庞经常都是沾满了带着芬芳气息的泥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唯有告别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就是出息了,长辈们是这样理解的,他们也是这样过来的。
不知道那时享有的教育资源是什么样子的?但从未有过怀疑,就算成绩很差的同学,也只会被认为是自己“蠢”。
国庆回老家参加了一个兄弟的婚礼,也是高中同学。酒宴上遇见了一些老同学,有许多都加入服务祖国花朵建设的队列中,谈到他们在学校教什么课程,他们回答是,学校缺什么课的老师,他们就要去教什么,还包括数学。我们这些同学都是体育专业毕业,对口岗位是体育老师。那次,我才真正明白,“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并不是开玩笑的一句话。
如今,都什么时代了?似乎农村的教育还是一如既往的走在看不见的后面。那瞬间,犹然的让我胆战心惊产生了一丝质疑,过去我的数学是老师教的吗?还是生产队的大队长兼职教的?为什么会如此优秀!
其实,那时在农村也并不是没有优秀的教育资源,过去那些被下放的知识青年,还是很优秀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储备和更新,差距也越来越大,跟国民的贫富差距貌似成正比。
文化信仰,生活习俗,物质条件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制约着接受教育的平等性,师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素。
看到现状,做为一名孩子的父亲,自然不愿意让他重走自己过去的路。或许,那里有泥土的芬芳,或许,那里有童年趣事的回忆,或许,那里有种种城里没有的东西,但更期望的是能接受到更高教育的同时,也能有属于他成长不一样或者相似的经历。
当我们从主角到一个参与者的角色时,我们思考的会不一样了。从自身的经历和现状的存在,或许,对孩子成长的评估面会更广泛,不能为求己欲,而扼杀了生命本应该拥有的创造能力,这一定不仅仅是成绩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