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学

畅游丝路,沿途的风景固然值得留恋,但更值得保存的却是这其中的文化底蕴。亦或许,这会无聊,但没了历史文化的风景总多了一点浮华,少了一点沉重。不得不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下午,收获良多。

图片发自简书App

雕塑艺术是敦煌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人把“雕塑”叫“雕刻”,而欧洲人,却又用几个不太神似的词汇来描述这门艺术,所以纵观天下,只有中国人才能完美地阐述这门艺术的魅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雕塑”顾名思义就是“雕”与“塑”的结合。而泥塑艺术也是所有雕塑的基础,无论是青铜雕塑还是陶塑,都离不开泥的支持,或许,这也是雕塑的灵魂所在吧--由一些不起眼的东西,经过精雕细琢,便变得可圈可点了。雕塑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它不注重结果,却注重其中的感受。或许,这也是敦煌雕塑艺术能流传至今的原因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然,我们不能管中窥豹,一叶知秋。雕塑艺术只不过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敦煌的历史底蕴也甚为丰富,从火烧沟文化到“三苗”族的迁移,无不透露着敦煌文化的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这也让敦煌这个地处沙漠腹地的小城,有迷人之处。

图片发自简书App

让我对敦煌文化产生敬畏之心的,不是敦煌的雕塑艺术,也不是敦煌历史的悠久,而是敦煌莫高窟的来历。或许,有人会说,莫高窟不过只是几个工匠打造出来的而已。但我却不这么认为,莫高窟绝不仅仅只是这样来的,肯定汇聚了那个时代最精英的力量。莫高窟“始于南北朝,盛于隋唐,止于元朝。”而莫高窟的来历,又让我对古人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产生了敬佩之意。

图片发自简书App

对于敦煌文化的传承任重而道远,时至今日敦煌的文化也可能逐渐淹没于黄沙之中。但是,却有这么两个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来努力传承这些文化。他们就是今天讲课的杜老师以及他的师傅。或许,“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一起行动起来,来继续传承这些文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冒着飘飘细雨,我们踏上了前往敦煌的道路, 这雨就犹如我的心情,茫然,不知雨何时停,也不知何时才能到敦煌 我们的车出...
    初二三班邱银轩阅读 334评论 1 2
  • 风烟俱净,在经历过早上的雨天,这时的天气变得越来越好 不远处,敦煌在欢迎我们,经过一个上午的路途奔波,我们终于来到...
    初二三班王传胜阅读 359评论 0 0
  • 已经步入7月中旬,今天是敦煌之旅的第一天,虽下着雨,但却浇灭不了我们的热情。一切如旧,并无变化。 “黄沙百战穿金甲...
    初二三班杨昊阅读 441评论 0 2
  • 掬一份懂得,让青春轻舞飞扬。青春,是一条轻舞飞扬的河流,有着水一般的韧性,有着水一般的通透,有着水一般的清凉。青春...
    保留_7072阅读 326评论 0 0
  • 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 ...
    雪野兔阅读 4,359评论 1 0